考古出土资料,汉代流行鎏金银技艺的铜镜。所谓鎏金银是用剂涂附法来外镀金银的工艺,一般是将与金粉或银粉合在一起研磨成剂,涂在处理干净的铜器表面,用一定方式加热器物,使剂中的挥发,留下金粉或银粉均匀地附在铜器表面。
这一时期的铜镜因受连年的影响而种类不多,主要是沿袭汉镜的样式,创新很少。这一时期神兽镜流行广,从整个铜镜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时期处于停滞时期。
殷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有一桥形拱起。西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铜镜也都是圆形,镜钮有桥形、半环形、长方形等多种类型。铜镜可分为素面镜、重环纹镜和鸟兽纹镜三类。西周早期以素面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以素面镜为主的传统。
据考古资料记载,远在殷商时期就有铜镜,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已成为当时常用的生活用品,以后各代均有铸造。直到玻璃镜出现以后,它才随着玻璃镜的普及而退出历史舞台。
两宋时期,青铜镜发展愈加实用化、民俗化。除了官造镜之外,民间造镜更加普遍,这得益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流通。所以谈到宋代铜镜,其代表往往是民间私造镜而非官造镜。基于这一点,宋代青铜镜与前代相比较,发展变化的就是铸镜地点的普遍化,且形成了几个的铸镜中心。如浙江的湖州、临安,湖南的潭州,江苏的建康,江西的饶州、吉州,四川的成都和福建的建州等为。另外,青铜镜本身也具有了很浓郁的民俗特点。
其次从器形来看,出现了手柄镜,如旧藏的“长柄仙人镜”。此类镜图片出版较多,目前仿造的也多,但仿造者常将镜身与手柄一次性浑铸,不得要领。还有一种短柄的铜镜,柄上部有镜托,柄下部有穿系孔,镜身图案是一个大大的“”字纹,周围饰龟、鱼纹。此类短柄镜图片很少出版,目前未见仿造。除手柄镜外,镜身的形状也有变化,如亚字形、桃形、葵花形、钟鼎形、瓶形、方形、长方形等。另外,金石学在宋代兴起,好古、仿古蔚然成风,所以此阶段还出现了一些仿古镜,如仿汉镜、仿唐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