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初三学生心理疏导

2025-01-20 05:21:32

青春期的孩子如此焦虑不安,莫非遇到了的心理矛盾?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做了一些分析和推理。

为什么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什么会对光线如此敏感?

结论是:类似这样的孩子有抑郁和焦虑倾向,伴随严重的强迫思维。

其异常表现,是因长期压抑内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虽然在别人眼里,他无忧无虑,但对一个懂事的孩子,稍有一点挫折,就会多愁善感。

事实上,前面有不堪重负的学业压力,后面又有父母期待的眼神。看着父母含辛茹苦,这个懂事的孩子,怎不心疼!怎不想用好成绩回报他们?

可自己无能为力,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因此陷入了严重的自责和精神内耗,使其无法集中注意投入学习。

当孩子提出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找到的心理老师进行疏导。

说明他已经面临着不堪重负的压力,但他还是没有选择回家,因为不忍心看到父母失望和痛苦,只能用理性继续压抑自己的本心。

这必然让问题更严重。越压制,负面情绪越爆满,导致神经高度敏感。这种情况,还能静下心来学习吗?
或暂时请几天假,回到自己家,才是好的自我保护。

孩子叛逆,送特训学校可取吗


刚刚视频号又刷到某特训学校的视频,看起来非常振奋,非常励志的视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跟这些叛逆的孩子,讲这些有什么用?


现在“叛逆”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情何以堪?

送特训学校或接受严格的管理等。许多家长以为这才是好的教育。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孩子会叛逆?以前的孩子干嘛不叛逆?

还不是现在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去读书。以前有几个父母会这样?大环境不愿读书,就去学徒,去放牛。现在的家庭条件都好,父母都爱攀比,自己不中用,却指望子女为来为其争面子。

但孩子也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当自己对学习没有兴趣和能力,就会感到吃力。

这时候如果父母在背后不断鞭策,就鞭牛一样,孩子怎办?孩子要么叛逆,要么抑郁,还有别的选项吗?


前面有刀山火海(沉重的学业压力),后面有鬼子追杀(父母的殷切期待)。孩子怎么办?躲到家里等待亲人的救援。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出卖孩子,把受伤的孩子继续送到“前线去打仗”,把孩子推向火坑,推向深渊。

对孩子来言,叛逆是好的“防郁”。所以

对叛逆的孩子,不是硬逼其继续上学,更不是被送进“魔鬼训练营”改造,而是欲擒故纵,先顺从孩子的意愿。

笔者所知道的那些参加特训学校接受“魔鬼”训练的孩子,出来后很多都抑郁——躺平。他们回来后,更恨家庭,恨社会,恨国家,巴不得把这些恨的对象全都炸毁。

这是魔鬼嘴里吐出的话。

残酷的“魔鬼”训练营,很多都把孩子变成了魔鬼。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蛮干,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不是凭着教官的某些积极想法,一腔热血,就可以制服这帮熊孩子。


正如我的一位来访者说:

我恨死我小姨,是她力荐我父母把我送到特训学校学了三个月。教官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不让我玩手机,不然就要“军法伺候”。

我看情况不对劲,就见机行事,变得十分听话和老实起来。教官还要我们不断高呼励志口号。

什么狗屁,都是蒙人的。在那种场合你不喊不行,不然有你好看的。

我只有忍吧,一忍再忍,忍过三个月,等我出去,我就要报复你们——

虽然后来隔三差五去了学校,但每次都是以满足其过分要求为交换,比如购买价值不菲的新版苹果手机。

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厌学。

进入初二,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送到所谓的特训学校,读了一个学期,学校反馈的信息说,孩子的表现非常棒,家长欣喜若狂。

放假时家长接孩子回家,一路上说得好好的,让家长感到未来可期。

可回家不久后,孩子突然大变脸,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恨起父母来,扬言要加倍报复父母。


孩子说自己在那边被教练如何如何虐待,动不动就挨揍,自己忍气吞声,隐忍了几个月。现在自由了,他要报仇雪恨。

抽烟,买手机,几万元的豪华赛车,还闹着要纹身,稍有不顺,就要砸东西,摔手机,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人。

让家长大为不解的是,孩子在妈妈面前“名堂”特别多,而见到亲戚朋友,却又非常礼貌。妈妈似乎被他牢牢拿捏了。

诊断:孩子在家因缺爱引起叛逆,而不是在学校被受欺负导致。

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和爷爷的暴脾气,让孩子的童年就背上心理阴影。

他恨死了自己的父亲,又可怜自己的母亲。


孩子既想帮妈妈出气,又怕自己的力量达不到,只能把气出在妈妈身上,只有母亲能让孩子出气。

孩子小时候受了很多委屈,长大后自然就想泄愤。

如何发泄?肆意挥霍,让家里破财。

一来可以刺激或麻痹自己的神经,二来也能“报仇雪恨”,出口恶气,让自己好受些。

谁让你总是家暴我的母亲,谁叫你们把我送到那个鬼地方去受尽折磨?我要让你们尝试痛苦的滋味。

虽然我打不过你,但我花光你的钱,整天玩游戏,不去读书,气死你,看着你一比一天伤心难过。

对策:

以牙还牙,下下之策。

不理不睬,中下之策。

以心换心,上上之策。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抑郁症的人自杀。有的当时救了回来,但不久还是自杀了。

一个铁了心想死的人,防不胜防。总不能每天把他关着。如果我们碰到抑郁症人想自杀怎么办?一定要用心疏导,帮其化解心理矛盾。

笔者昨天干预的一起意欲跳楼自杀案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救人容易救心难。救人只在一瞬间,后面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工作需要去做。


一个刚刚从死亡线救回来的抑郁症人,情绪波动很大,神经非常脆弱,对外界十分敏感。

从昨晚,到今天早上,我一直在进行干预,包括与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

正在焦急万分中,幸好玉亭派出所的民警和消防队队员及时到达现场展开了有效救援。

据目击者说,眼看着男孩纵身一跳的千钧一发之际,民警和消防队员及时抱住了男孩,并把他带到派出所。

当我赶到派出所时,男孩面无表情,情绪激越,被两个民警在两侧看守着。我示意他们离开下。

开始孩子一言不发,我就问:是否被父母逼着读书,难过?摇头,并说不关父母的事。

是否被学业压力,喘不过气来?又是摇头。

“我”真实的自己呢?真实的想法呢?怎么办呢?
我不能总捂着、憋着,我不能成为学习的机器,我不能成为家长利用的工具。
父母老是用道德来绑架孩子,让孩子们感觉到非常累,而学校每天又要孩子们完成作业,没完没了的学习任务,把孩子们变成了答题的机器。
上课的时候,我们还要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去听老师讲那些我们根本不喜欢的课。老师你为什么不能讲点我喜欢的东西,你为什么不能让我放飞自由?让我的童年,让我的灿烂,让我的青春,让我的热情能够舒展?
10岁到12岁的年龄,是孩子内心躁动的时候,也是容易叛逆的年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在认识世界,但不一定能与这个世界吻合。很多孩子还停留在理想化的童话世界里。当这种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孩子不善于思考,而是直接产生叛逆,或者伤害自己的内心。
春天是一个躁动的季节,是万物勃勃生机的季节。在春天,一颗跳动的心,一腔浪漫奔腾的激情,突然间被冷水浇灌,被残酷现实无情地碾压,本来是生机勃勃的心,一下子被打回到冬眠,这就是抑郁。
春天应该是蠢蠢欲动、含苞怒放的时候,但是现实环境不允许孩子任性,孩子只能一次一次压抑自己的内心,一次一次憋着,因此出现抑郁一点都不奇怪。

标签:淮北学生心理测试鹤岗高二学生心理咨询
联系方式
深圳市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商家推荐产品

相关推荐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2025 京ICP备2023012932号-1

电脑版

进店

微信

电话

  • 立即询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