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国际快递清关模式双清和单清运输服务空运到门运输模式空运快递到门国际空运到门双清报税到门
欧洲港口VS亚洲港口:谁的增长
一、货物吞吐量增长情况
亚洲港口
宁波舟山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为13.24亿吨,同比增长4.9%。
上海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为5.64亿吨,同比增长10%。
其他亚洲港口如新加坡等,也因其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作业能力,船舶到港量大幅增加。
欧洲港口
虽然欧洲港口在2024年上半年也呈现出恢复态势,但部分港口受到能源价格、工业生产挑战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吞吐量增长相对有限。
如鹿特丹港,尽管仍是欧洲运输量大的集装箱港口,但其2024年上半年的增长率为2.2%,相对较低。
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情况
亚洲港口
宁波舟山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为353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85%。
上海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为4915.8万TEU(标准箱)。
青岛港、北部湾港等也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的显著增长。
欧洲港口
欧盟前15大集装箱港口中,虽然部分港口如瓦伦西亚、巴塞罗那等实现了显著增长,但整体增长情况不如亚洲港口稳定。
如比雷埃夫斯港,受到苏伊士运河运输量急剧下降的影响,其集装箱吞吐量大幅下降。
三、港口投资和建设情况
亚洲港口
亚洲港口在投资力度上相对较大,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受益于产业转移利好和欧亚航线主干道的特殊区位,港口建设持续火热。
中国港口在引导下,也加强了内河、沿海等多个地点的LNG接收站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
欧洲港口
虽然欧洲港口也在进行基础设施升级和码头改扩建,但整体投资力度和增长速度相对亚洲港口较慢。
欧洲物流运输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亚洲港口城市在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方面普遍快于欧洲港口城市。这主要得益于亚洲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国际贸易的活跃以及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同时,亚洲港口在投资和建设方面也表现出更强的活力和潜力。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欧洲港口在某些方面仍具有优势,如鹿特丹港等欧洲大港在物流、贸易和金融等多种业态的拓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欧洲港口也在积极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政策变化等挑战,努力保持其竞争力和稳定性。

港口罢工危机:加拿大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
加拿大多个港口的罢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外媒纷纷报道,这一系列罢工事件对加拿大的港口运营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港口陷入瘫痪状态,货物进出口受阻,给加拿大及其贸易伙伴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据悉,加拿大东西海岸的多个主要港口都受到了罢工问题的影响。在东海岸,蒙特利尔港的Termont运营码头自10月31日起开始了“无限期”罢工,导致两个码头自11月1日上午11点起陷入瘫痪。这两个码头处理了蒙特利尔港约40%的集装箱运输量和约5%的总货运量,因此罢工对港口的运营产生了影响。蒙特利尔港的货运量下降已经持续了数月,并迫使港口进行了一些裁员。而此次罢工更是让港口的运营雪上加霜,货运代理和托运人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航运市场也因此陷入了动荡。
加拿大货运代理
在西海岸,温哥华和鲁珀特王子港等港口也于11月4日采取了罢工行动。国际码头与仓库工会514分会发出了罢工通知,宣布将于当天上午8点开始罢工。为了应对这一罢工威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事雇主协会(BCMEA)迅速作出反应,决定在太平洋时间11月4日上午9点左右,对国际码头与仓库工会514分会的所有工人实施全海岸范围内的防御性停工措施。这一举措可能会导致BCMEA会员公司的所有货运业务停运,包括使加拿大繁忙的港口温哥华港和第三繁忙的鲁珀特王子港的大量贸易陷入停滞,且危及每天5.74亿美元的贸易额。
罢工问题的根源在于劳资双方在薪酬、工作条件和港口自动化等方面存在分歧。例如,在蒙特利尔港,工会对不同码头使用的时间表提出质疑,但这些时间表已载入现行集体协议,因此工会的罢工行动被视为对单个运营商的施压。而在西海岸,国际码头与仓库工会514分会则认为雇主在港口自动化技术方面过于激进,并对BCMEA在自动化技术方面只愿意与特定公司合作而感到不满。这些分歧导致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从而引发了罢工问题。
罢工问题对加拿大的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港口的瘫痪导致货物进出口受阻,给加拿大的制造业、汽车、农业、制药和建筑等多个行业的供应链带来了冲击。其次,罢工问题也影响了加拿大的国际形象和贸易关系,让一些潜在的贸易伙伴对加拿大的贸易环境产生了担忧。后,罢工问题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等。
为了应对这一罢工问题,加拿大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呼吁劳资双方尽快重返谈判桌,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其次,也加强了对港口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港口的运营安全和秩序。此外,一些航运公司和货运代理也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以应对港口罢工带来的物流挑战。
综上所述,罢工问题对加拿大港口的运营产生了严重影响,给加拿大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劳资双方、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协商来寻求解决方案。同时,也需要加强港口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港口的运营安全和秩序。

Costamare购船售船双管齐下,行业优化趋势
美国上市船东Costamare近期继续实施其“以小换大、以新换旧”的战略,完成了多项二手船交易,其中包括从Oldendorff手中购入两艘61.重吨的姐妹船——“August Oldendorff”轮和“Alwine Oldendorff”轮。这标志着Costamare一年多来购入超灵便型散货船,据船舶经纪人透露,此次交易总价约5000万美元。
此外,自2023年初至今,Costamare已将重心转向海岬型船的收购,共购得六艘,近的一次交易为179.500载重吨的“Nord Magnes”轮,该船由Norden售出,售价约为3100万美元。Costamare目前仍有9420万美元的购船预算,计划持续至2025年底,但公司将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选择购买船只。
在出售方面,Costamare也在积极优化其船队结构,自2023年初以来,已售出15艘小型或老旧散货船,交易总额达1.8亿美元。第三季度,Costamare净利润同比增长31%,达到7890万美元,主要受益于集装箱业务收入的增长,特别是红海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租船需求。期间,公司出租了七艘集装箱船,预计总收入超过1.65亿美元。
Costamare旗下的大型租赁船舶平台Costamare Bulkers(CBI)在第三季度的规模有所扩大,共计拥有56艘船,包括34艘纽卡斯尔型/海岬型船和22艘卡姆萨尔型船。尽管CBI在第二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已大幅减小,且公司高层强调,近期CBI项目的两位关键人物离职并不影响公司对散货业务的信心。
国际物流
资本市场方面,Costamare的股票收盘价为13.61美元,总市值约为16.3亿美元。尽管与33.7亿美元的船队净值相比,市值似乎被低估,但这反映了市场对航运股的整体保守态度。值得注意的是,Costamare的主要股东——董事长Konstantinos Konstantakopoulos及其兄弟Achilleas和Christos共同持有公司64%的股份,显示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并确保了公司的长期稳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