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是一种软宝石,目前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出产田黄石原石,田黄石的色泽泛黄,是从古至今适用于雕刻印章的佳石材。田黄石的产量非常高,从古代开始就开始用田黄石雕刻印章,特别是在清代,非常盛行用田黄石雕刻印章,且流传至今的老田黄印章和雕刻件也非常多
在此次嘉德春拍中,田黄石印章《太平喜象寿山》终以805万元成交,比拍卖估价60万元至70万元高出不少。这块印章重126.9克,是天下寿山石神雕“杨玉璇”的作品。杨玉璇祖籍福建漳浦,他的作品多为贡品进献宫廷,民间流传较少。
这款印章是清代收藏大家龚心钊的旧藏,极有可能是之物。昨日记者获悉,福州一名藏家此次到北京拍到了这方印章,该藏家手中已有多块田黄。
虽然拍卖价格不断上升,拍卖会上的好田黄却越来越少。福州一名藏家说,好石头减少则是因为藏家买进后一般不肯轻易出手。
从历届拍卖来看,虽然这几年寿山石不断升值,但是除宫廷御用品外,寿山石还少有单件价值能过千万的。福州漳林村雕刻从业者王先生表示,这并不代表民间没有的田黄,一些大块头的田黄被藏家藏在家里,一般不对外公开,而且这些石头大多还是原石。目前亮相的田黄以摆件为主,而摆件雕刻通常会掩盖裂痕等瑕疵。
田黄的肌理,基本上是指并非,而是也有个别与特殊。皆隐有细萝卜纹,且疏密罗列极其有致,条理绵密而不乱,或若新出萝卜,或似鲜剖柑囊。这是田黄石的普遍特性,也是辨别田黄的主要持徵之一。田黄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也愈明显。故白田的萝卜纹,往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亦很纯优,为凝灵的田石之一(见第76页),唯皮相易与某些掘石相类,故而往往惑而却之。田黄因其品类各异,即先天因素(出自田坑附近各不同矿床)之差异。所以萝卜纹粗细有别,纹理亦随之而异。其萝卜纹,或似高山冻,纹理清晰如网;或似质地细结的杜陵,纹理细隐;或似杜陵中不规则之结晶状条纹;或似坑头细腻而通透几乎不见纹理;或如坑头中之碎棉絮状纹:但田黄之纹,远比它们更细密、更隐约。
从上、中、下、碓下等各坂所产的田黄来看,其质地均有优有劣,各具特征。中坂多出好田石,凝润灵透。上坂田质偏嫩,细腻而晶透。下坂田质较坚结,色多偏黝、然亦通透,唯其中常含有行细黑砂点。下坂多出灰黑田。上、中,下各圾均常有乌鸦皮田出产。自田多出自上、中坂,是质细嫩的田石。碓下坂田也不乏有质地细凝而通透的,但大多润度稍逊,色接近于下坂田,微黝而黄褐,其皮多为黄色,稀而且薄,肌理的外围常挟带小白点如虱卵。另有搁溜田,出自寿山三坂附近溪田中且多为偶然拾得,其质多粗涩乾裂。
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礼中,乾隆皇要在供案上供一块田黄石以祈求上苍保佑。足见乾隆对寿山田黄石的喜爱。现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宝田黄石三联玺就是乾隆的喜爱之物。这件三联玺是用产自福建寿山田坑的田黄石做成,其原石据记载,在康熙年间就来到了清宫,在库房里一待就是近。乾隆年间,机缘巧合这块石头被呈到了乾清宫,乾隆皇帝对其一见倾心,命工匠精心雕琢,于是乾隆三联玺就此诞生。后来,这件三联玺被末代皇帝溥仪缝在棉衣里带出了紫禁城,之后又随其辗转长春、远东、抚顺,直到抗美援朝时期,溥仪将这枚珍贵的田黄石三联玺捐献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