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消毒供应中心主要承担医疗机构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洁净手术衣、手术盖单等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并开展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出具监测和检测结果,实现全程可追溯,质量。
医疗洗消中心,主要功能有三部分组成:
一、硬器械清洗、消毒生产线
主要功能是承接医院可重复使用的硬式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业务(金属、橡胶、塑胶、高分子材料及其他硬质材料制造的手术器械、硬式内镜等)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水线。
二、软器械清洗、消毒生产线
主要功能是承接医院可重复使用的软式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业务(手术衣、手术盖单等可阻水、阻菌、透气,可穿戴、可折叠的具有双向防护功能的符合手术器械分类目录的感染控制器械,不含普通医用纺织品)清洗、消毒、干燥、检查、折叠、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水线。
三、普通医用织物清洗、消毒生产线
主要功能是承接医院普通医用织物的清洗、消毒业务(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病床隔帘、窗帘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第三方消毒外包服务中心是企业化、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区域化消毒中心的十二大系统:
设备系统:决定产能和服务项目,一般根据市场空间来确定生产设备的数量,根据客户的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要求合适选择清洗类和灭菌类设备,生产设备配置三原则为标准匹配、产能匹配和需求匹配;
追溯系统:区域化消毒中心追溯系统的具备三大功能,即质量追溯管理、管理绩效评估和财务数据管理;
运行系统:包括采购、物流、生产和后勤支持,各板块需要紧密配合,协调工作;
生产系统:在流程追溯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国家两规一标或者国际标准执行清洗、打包、灭菌、冷却、放行和装载;
物流系统: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物流的及时性和转运的安全性,需要配置的转运和装载工作,且可以重复使用;
客服系统:针对医院的加急手术、器械变更、账单核对、质量报告等内容与客户做好沟通衔接工作,是企业化程度的体现;
质量系统:需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清洗、高水平消毒、灭菌(高低温)的检测和记录;
检测体系:既包含日常的生产质量检测,也包括设备、环境、水质等各方面可能会影响生产质量的检测,当然有时候需要借助第三方检测手段;
电子质控:使生产流程、各项检测标准、运行系统全部程序化和电子化,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
培训系统:需要紧跟国家不断更新的相关规范,同时需要做到持续的质量改进,以及与医院客户的培训管理;
保障体系:通过硬件设计和应急方案的设计,确保24小时运行不中断,满足区域化消毒功能的特殊要求;
个性方案:根据医院的信息包括床位数、手术量和手术类别、物流距离,软硬件投入等等,针对性的提供医院客户消毒解决方案。
WS/T 508《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于2016年颁布,其主要要求内容包括:
二区三通道:
• 脏污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 脏污进入通道(含传染品进入通道),清洁品发货通道,人员进出通道。
分类与分区处理:
• 床品,工服,手术服(棉质)等常规医用织物采用洗衣龙或隔离式洗脱机处理;
• 婴幼儿,产科等零星纺织品,单的隔离洗脱机处理;
• 传染品、地拖抹布类,立封闭区域用隔离洗脱机处理;
• 洁区同样做相对隔离分类、分区整理。
流程和路径:
• 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 合理设计,注重效率流程,感控流程,管理流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