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器造型特征:康熙时期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此时,尽管胎土精细,瓷质坚密,但在明末器型敦厚的遗习影响下,早期的胎体,仍未能摆脱前朝胎体厚重的特征。这在康熙前期尤为。至中晚期胎体彩逐渐变薄,但又有别于雍正时期的轻薄娟秀。从现在传世的官、民窑此去无中可以看出,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烧制的很精细,这应该归功于胎体的精良和制坯成型技术的纯熟。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康熙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清代康熙御窑瓷器代表了清代陶瓷生产工巧之技的特点,华贵绚烂,匠心韵。五彩、釉下彩、青花釉、珐琅彩、粉彩、颜色釉、斗彩争相并映。康乾盛世,器物无一不昭显着帝国的物富民丰,工巧技艺,繁华绚丽的盛世风华。
彩瓷,即带有彩绘装饰的瓷器,包括釉上彩、釉下彩以及釉上和釉下相结合的斗彩。此部分主要介绍釉上彩及斗彩。釉上彩,顾名思义,彩在釉之上,即在已经烧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用各种彩料进行描绘,然后再入彩炉低温烘烤而成的彩色品种。清代釉上彩瓷和斗彩瓷在明代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创新。
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批精美的彩瓷,既有延续明代传统的品种,如五彩、素三彩、斗彩等,也有新创烧的品种,如粉彩、珐琅彩。康熙朝彩瓷以浓烈、明快而富于节奏的色彩给人以很大的冲击力,呈现出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时代审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