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府瓷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元代时,枢密院在景德镇订烧的卵白釉瓷,因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故又称之为“卵白釉”。这种瓷器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传世品以元代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卵白釉瓷为多见。因此,枢府瓷不仅是元代瓷器中的瑰宝,更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珍贵遗产。
胎质:枢府瓷的胎体厚重,胎骨颜色洁白,胎质坚硬,扣之声脆,瓷化程度高。
釉色:枢府瓷的釉色白度不高,一般为纯蓝色或青白色,釉层较厚,呈失透状,纯蓝底色或白色微青,十分均净。这种特的釉色使得枢府瓷在元代瓷器中树一帜。
器形:枢府瓷的器形丰富多样,制作规整。主要的器形有碗、盘、执壶、小罐、高足杯等日常用品。此外,还有玉壶春瓶、长颈瓶、连座双耳瓶等瓶类,以及兽头衔环罐等罐类,炉、匜、水盂、注、砚滴等也有生产。这些器物的做工有精细和粗糙之分。
纹饰:枢府瓷非常注重花纹装饰,纹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光素无纹的器物;另一类多为印花的缠枝莲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花叶纹、孔雀纹、云龙纹、云凤纹、云鹤纹、花蝶纹、菊瓣纹、八宝纹、摩羯纹、双龙纹、双龙花叶纹、松竹梅纹加“寿”字、牡丹双鸟纹加“寿”字等。由于施釉较厚,大多数印花图案不够清晰。器物上一般都有花纹装饰,其装饰方法是模印在器物里面。
款识:大多数枢府瓷器底有款识,款字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已知的用瓷款有“枢府”和“太禧”等楷书款识,这种款识以对称的形式模印在碗、盘类的器物口沿内侧的花纹空隙之中。此外,还有“福禄”、“福寿”、“寿”、“福”、“良”和“昌江”等款识。这些款识为鉴定元代枢府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