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管道中的弯头对火焰传播会起加速作用,因此,在阻火器的选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当弯头数量超过1个时,燃烧工况就变得较为复杂,需要模拟管线的真实情况,通过试验来确定。若无试验条件,为安全起见,一般要求选用爆轰型阻火器。因此,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火源与阻火器之间的弯头数量。
由于燃烧过程中产生“压升”现象,当点燃充满可燃气体的水平管道的一端时,火焰传向管壁,然后迅速向还未引燃的气体传播,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燃烧气体迅速膨胀,气体膨胀又导致可燃气体前端被压缩,因而产生“压升”。火焰前端气体被压缩,密度增加,燃烧传播速度加快,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增多,导致可燃气体前端更剧烈地“压升”。
如果阻火器距火源较远,那么火焰爆燃可能就会转变为爆轰火焰前端压力增加会导致管道内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同时对阻火器的阻火和耐压能力要求也更为严苛。若选用了错误的阻火器,将会成为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因此,严格根据燃烧工况选择阻爆燃型或阻爆轰型的阻火器。不过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混合介质较为复杂,管道情况和火焰点位置都难以确定,无法对不同条件下的阻火器选型作出明确的规定,通常需通过运用标准和积累的工程经验进行具体分析。
目前,机械阻火器的工作原理有两种理论。
一种是热理论,机械阻火器常由大量只允许气体,但不允许火焰通过的细小通道或孔隙固定材料组成,当火焰进入这些细小通道后就会形成许多细小火焰流,由于通道或孔隙传热面积相对增大,火焰通过时加速了热交换,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使火焰熄灭。
阻火器和呼吸阀是至关重要的安全和环保设备,其本质安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根据爆炸风险评估以及工程实践,应在储罐、容器等非机械类设备、机械类设备,以及连接管道设置阻火器,其中这些阻火器位置设置对VOCs治理工程实践具有重大参考作用。
VOCs治理从前几年刚开始的很多客户观念上“上了就行”的粗犷模式已逐步转向针对本
质安全、持续达标的要求上来,这不仅是环保政策的持续深度的政策性要求,更多是有机废气治理领域更易涉及到整片区的安全性问题,这是企业/个人面临的生死问题。
特别是储罐VOCs治理方面,储罐区安全防范在于防止群罐火灾和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