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的三种特征1、釉里红线绘,即是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图案花纹。这是元代釉里红瓷器主要的装饰方法。由于高温铜红料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产生飞红现象,所以,细线描绘花纹的釉里红瓷器烧成比较困难。2、釉里红拔白,其方法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位刻画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烧成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中以胎釉之本色显现出来。3、釉里红涂绘,以铜红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图案花纹。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这两种方法都能减少像釉里红线绘容易产生的飞红现象。从推理上说,后两种应早于线绘的普通使用(以上三种釉里红装饰特征引自汪庆正《元明清时期陶瓷》章第四节)。
釉里红瓷器在历史上确实是非常名贵的,因为其烧制难度实在太大。十窑九不成,一窑里面就算烧出红色来,也多数是那种败色,后人比方如猪肝色一类,真正的宝石红瓷器,极为难得。所以后人形容古代的红瓷说,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至难同。古代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不论是元明清哪一朝,都是稀罕物。都是贵比黄金的重器。只是到了清朝,宫廷才烧出了郎红,祭红等品种,相对而言稍微多了一点,也和其他品种的数量无法相比。
自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1986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莲花纹大盘在香港以940万港元为日本人拍走,据估计,此品当今若再上市拍卖,价位当在2000万港元以上!1989年,一件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更以2035万港元的创世界纪录价位在港拍卖成交。这一价位不仅是釉里红瓷品和明瓷拍卖之,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所创位纪录之一。至今,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的位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几乎每件明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影响所及,清初釉里红瓷品,在拍卖市场上价位也直追明瓷。历史上只有三个时期充分烧造过:元代、永宣时期、康乾盛世,其他时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