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牵引,加快建设科创高地。汇集上万家科技企业、数百个科创载体、近3000项创新服务……上线一年的温州“科企通”服务应用,已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服务事项18530件,帮助全市8881家企业享受科技政策补助17.85亿元。温州市科技局党委书记赖颖介绍,聚焦科技服务中紧迫的问题,“科企通”整合全域科创数据资源,编织科技服务一张网,构建了平台和企业协同、活动和载体支撑、线上和线下集成的系统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6月25日上午,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会议。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邵新宇出席会议并传达了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关意见。湖北省政协党组书记、孙伟,省委副书记李荣灿,省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等领导出席会议。湖北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部分在汉高校、院所、大型企业负责人,部分院士及获奖代表参加会议。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怎么理解文件中提及的科普工作进入“新时代”?
王志刚: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化。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亟须形成国际科技治理的共识。这就需要科学普及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科技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经验,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不断强化关键部门的主体责任。《意见》对科普工作的6类关键部门作出明确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要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把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科技创新协同部署推进;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科普行政管理责任,各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科普规划和督促检查;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强化科普工作职能,提供科普决策咨询服务;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科普资源供给;企业要履行科普责任,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各类媒体要发挥传播渠道重要作用,主流媒体要发挥示范作用,加大科技宣传,增加科普内容。新兴媒体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审核。
2025年,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共同体。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规划、政策的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基本破除。涌现一批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创业投资企业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长三角地区合作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篇数达到2.5万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3万件,长三角地区跨省域国内发明专利合作申请量达到3500件,跨省域专利转移数量超过1.5万件。
共建一批长三角高水平创新基地。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鼓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下简称“三省一市”)在科技、共性关键技术和公共安全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共建一批长三角实验室,支持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加快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标国际高标准、好水平,围绕提升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水平,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能够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强化数据治理和标准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科学数据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