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营造法式》中就有明确规定,建筑彩画方法分为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菱问装、育绿装饰、丹粉刷饰和杂间装六大类,并对如何衬底、贴金、调色、衬色、淘取石色及熬炼桐油等工艺,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色彩应用上,等级严格。建筑的色彩运用较强地表现出不同朝代的审美习惯。例如,南北朝至隋唐,宫殿、庙宇建筑多用白墙、红柱,或在柱、访、斗拱上施以各种彩绘,青瓦或琉璃剪边屋顶。宋、金的宫殿建筑,多为白石台基、红墙、红门、红柱、红窗、黄绿两色琉璃瓦屋顶。斗核、访额等用朱红或白粉衬底,绘青绿彩画、间装金色。 至明清时期,白石台基,宋红色墙柱门窗和以青绿冷色为主调的金碧交辉的仿梁彩画,黄绿色琉璃瓦屋顶的建筑,更显得流光溢彩,绚丽夺目。
西式琉璃瓦相对于传统琉璃瓦来说,既有以下特点:
防水性:由于西式琉璃瓦表面涂有光亮的釉层,使之不渗水,不积水。
强度高:西式琉璃瓦是在高温下烧制的,达到国家标准,能承受超过人体的体重,并能长时间经得起风吹日晒。
对各种气候的适应性:由于西式琉璃瓦特的低吸水率的特性,使之不仅可以在南部地区使用,尤其适用我国北方寒冷的气候,并且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下保持颜色不变。
适应宁静:由于西式琉璃瓦特的工艺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适应与降低噪音的性质,并且不长苔藓,无需人工护理。
丰富的异性配件:为了使屋顶结构完整美观,西式琉璃瓦带有14种不用的主瓦配件,使建筑更具艺术气息。
颜色选择:西式琉璃瓦的釉面颜色,经过精心配制,可做出各种颜色。并且色泽鲜明,分有光,亚光,无光三种。
琉璃瓦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生产线设备可选用全自动生产线设备生产,也可选用部分机械设备和手工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全自动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程序高,所需人工较少。采用部分机械设备和手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西式琉璃瓦用釉为熔块釉,熔块釉有较大的烧成温度范围和色釉选择余地。配制熔块要选用的化工原料(硼砂、碱面、铅丹等)应为工业纯,着色剂的纯度要高。熔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釉面质量,应重视烧制的各个环节,提高熔块的质量,好的熔块应是透明的玻璃质。
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为装饰物,到元代时皇宫建筑大规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与九龙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从传统琉璃瓦演变发展而来的西式琉璃瓦先在日本和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一些国家得到应用,它将筒瓦、板瓦型制合二为一,结构合理,挂装简便,在现代建筑上广泛应用。
铺瓦一般使用湿浆铺贴,以板瓦、垌瓦与屋面的粘合面大及更牢固。屋面坡度45°以下的铺贴瓦,檐口到屋脊距离5米以内,屋面檐口的滴水、勾头用铜线捆牢即可,5米以上的屋面可在瓦面的中部适当用铜线捆牢部份底瓦及垌瓦,垌瓦在安装时每2至3米长度以及脊瓦每隔5至10米须预留一条5至8mm宽膨胀缝,以防受热膨胀而挤压损坏。
琉璃瓦是一种传统的屋面材料,它的颜色丰富而且有中国风的韵味。它是古代的发明,放在古代琉璃瓦还有达官显贵的家中才能使用,而我国的文化瑰宝——故宫的屋顶大部分采用的就是琉璃瓦。琉璃瓦是采用矿石原料,经过筛选粉碎,高压成型,高温烧制而成。
琉璃瓦主要成分是粘土,粘性非常强,琉璃瓦制作工序:经过练泥,制坯,再涂釉,经过十几道工序,然后再高温烧制而成。具有强度高、平整度好,吸水率低、抗折、抗冻、耐酸、耐碱、褪色等显著特点。广泛适用于厂房,住宅、宾馆、别墅等工业和民用建筑。釉料有多种颜色,色泽明快,颜色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琉璃瓦是一种古老的屋顶材料,由中国人在古代发明并广泛使用。它通常是用陶瓷或玻璃制成的平面瓦,表面有光泽并呈现出美丽的颜色。琉璃瓦可以在建筑物屋顶上防水、保暖和增加美观,同时还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如风暴、火灾和地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