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名家紫砂壶更是备受瞩目。从明代的供春、时大彬,到清代的陈鸣远、邵大亨,再到近现代的顾景舟、蒋蓉等,这些名家之作代表着各个时代紫砂工艺的水准。一把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壶,不仅凝聚着匠人的高超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艺术与历史的融合,故而成为众多收藏者竞相追逐的对象。
追溯紫砂壶的传承出处,如同探寻其家族血脉,能为鉴定提供有力佐证。了解壶的制作背景至关重要,明晰其所处时代的工艺特征、流行风格,以及作者彼时的创作阶段与特色,方能洞察真伪。如明代供春壶,诞生于紫砂工艺初创期,造型古朴天然,多仿自然之物,若出现造型华丽、装饰繁复之作,伪作嫌疑大增。
触摸壶身,原矿紫砂壶表面有着细腻而丰富的颗粒感。由于紫砂泥料是由矿石经风化、陈腐、研磨等多道工序制成,即便经过精细加工,壶身仍保留着微小颗粒,如摸上去似有细微沙砾,却又不失温润。用指腹轻轻摩挲,能真切感受到泥料的天然质感,这是化工壶、灌浆壶等仿冒品难以企及的。化工壶为追求表面光滑,泥料目数往往过高,且添加玻璃水等物质,摸起来极为光滑,毫无颗粒触感;灌浆壶则多采用劣质陶土或紫砂边角料,质地松散,重量偏轻,手感发飘,与真正的紫砂壶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