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铜鎏金板凳佛像,通高7.6厘米,鎏金匀厚,生干坑器,鎏金部分呈现紫红色金锈斑,部分鎏金脱落处有铜绿锈。该铜佛像宽肩瘦身,脸庞瘦削,笑容可掬。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头戴鹅瘤冠,磨光式肉髻居多,无发纹。上身似敷搭双肩式外衣,着裙,服饰轻薄,衣纹简洁。左手下垂,右手上举作摩利支天印。双腿并拢立于莲花佛台上,佛像座为一束腰形的四足佛床,佛亦俗称板凳佛,有莲瓣形背光。佛背面中部凹处,似有两个铭文,一时辨别不清。
用氧化银与氧化亚铜接触,封闭氯化亚铜的暴露面,达到控制腐蚀铜雕佛像的目的。先用机械方法,剔除粉状锈,露出灰白色蜡状物氯化亚铜。然后将氧化银与酒精调成糊剂,涂在氯化亚铜表面,并置于潮湿环境中,使其充分作用,形成氧化亚铜和氯化铜,覆盖氯化亚铜表面。两者皆为稳定性盐,如此多次操作,直至将器物置于高湿环境中仍不出现粉状锈的腐蚀点为止。此法适于斑点状局部腐蚀的器物及有金属镶嵌物的器物。
清雍正铜镀金大日如来像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形似塔状,大耳齐垂于肩。面相饱满,额部高广,双眉上挑,双目低垂,隆鼻小嘴,五官端正庄严,神态安详宁静。宽肩细腰,身躯壮硕。上身披袒右肩袈裟,下身著僧裙,左肩搭袈裟一角。衣纹简洁,仅于领口、袖口和小腿处刻出条状的衣边,余处光洁圆润,凸显出身躯的自然起伏与变化。结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均置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拇指和食指相拈,结转法轮印,显示了大日如来特有的形象特征。身下莲座造型规范,上下边缘以均匀的连珠纹装饰,莲瓣颀长饱满,排布整齐,环饰于台座前方半周。莲座底部有装藏,底沿可见密布的剁刺,以固定封藏的底板,封底板中央刻有精美的十字杵(又称羯磨杵)图案,显示了具有护持功用的佛教特殊用意。整像造型,法相庄严,工艺精细,体量硕大,品相,充分展现了清代艺术的风格特点和华贵气象。
2019年宣德款铜佛像相关拍卖记录(数据Artron):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成交价:MYR448.50万----成交日期:2019年6月30日
清 清代藏传铜佛像----成交价:HKD352.00万----成交日期:2019年1月21日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成交价:MYR448.50万----成交日期:2019年6月30日
明代 铜鎏金绿度母佛像 ----成交价:SGD220.00万----成交日期:2019年1月17日
张大千 敦煌佛像 立轴----成交价:RMB138.00万----成交日期:2019年6月5日
铜鎏金佛像----成交价:HKD153.87万----成交日期:2019年1月20日
铜胎掐丝珐琅药师佛像----成交价:HKD241.06万----成交日期:2019年1月20日
佛像艺术品具有特的艺术魅力,佛家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人的艺术生命力,比如明早期的汉传佛家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从造像的风格上来看,更加贴近了生活。从造型配饰上看,菩萨基本上是袒露上身,下着大裙,肩上搭有帔帛等等。服饰贴体而轻柔,视觉效果非常逼真。藏传佛家造像,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而现在的佛像只有技术支持,神韵却很难做出来。因此,需要收藏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因此,金铜佛像的思想和艺术精神内涵才是被看重的,艺术价值决定它的经济价值。
丹萨替寺佛像十分,目前散见于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会上,据初步统计,总数约100余尊。因此丹萨替造像在国内拍卖市场上一经问世都是艺术收藏圈一个不小的事件,2017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一尊14-15世纪的丹萨替大随求佛母就以3450万人民币拍出。2019年北京保利秋拍,一尊14世纪丹萨替寺普巴金刚以1782万人民币易手。而以密集金刚坛城中的密教造像在丹萨替所有题材造像里是少见的,据资料显示,除开篇提到的邦瀚斯释出的那件外,仅有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14-15世纪丹萨替寺的相似密教本尊像可做比较,除此之外再无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