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历年拍卖记录,古代玉石征集

2025-02-13 03:21:58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个社会。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传说逐步变为现实,夏代文化正在不断揭示出来。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也作“珪”,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作扁平长条形,下端平直,上端作等边三角形。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圭、琬圭、琰圭等名称。商代有石圭出土,战国时玉圭方才盛行。



古玉器名。是一种弧形玉器。古代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璜穿孔为佩饰用,故有佩璜之称。新石器时代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

生活常识鉴定方法

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法: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玉,有裂痕者为次之。 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收藏要点
一 要懂货

三个层面:真假辨别、质量评价、市场价格

二 看工艺

工艺:工艺表现艺术之美。玉不琢,不成器。诗经上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工艺的目的:一是去除杂质瑕疵、遮绺避裂;二是巧用色、种、瑕疵等;三是通过工艺表达人们的文化思想和美感,使饰品成为一件艺术品。

工艺优劣的评价:主要从外形、图案创新、题材特有蕴义、雕琢精细、俏色种、抛光等六个方面

三 观特性和卖点

四 解市场及走势

五 品艺术:、精美、、饰品。

六 藏系列化、化、有针对性。

七 遇珍品:勿失良机,果断下手。

玉器纹饰
玉器上的纹饰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折线纹:阴刻直线,折回,主要作为动物身上的装饰。

重环纹:以两条阴线琢出环纹,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对角方格纹:以双阴线琢刻方格,相邻两格对角线相连,等距连续排列,主要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双连弦纹:以单阴线琢刻的人字形连弧短线,饰于龙身及首角上。

三角纹:以阴线琢刻出三角,多见于龙身,玉璜及器物柄部。

兽角纹:主要是龙角、牛角和羊角三种。

臣字眼:似古文“臣”字,故名。饰于鸟兽之眼,动物装饰中常见。

蘑菇形角:先秦玉器的龙纹,龙角有一圆球状装饰,似未开的蘑菇,故名。

兽面纹:玉器上的兽面纹有龙、牛、羊等,也有未知的动物、纹饰多采用阴刻线或挤压法琢出的直线及折线构成。

螭纹: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卷尾,螭屈,螭纹流行于春秋战国的玉器上,至宋代头部结构变化,嘴部较方、细长,眼较大,细身,肥臀,明清仍见有。

龙纹:龙纹是历代玉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早见于红山文化。一般为蛇身,或素身,或饰有鳞纹,有的有足,有的无足。

鸟纹:一般羽毛多为阴刻细长线,鸟尾有孔雀尾或卷草式,眼部表现有臣子形、三角眼及单凤眼等。

云纹:玉器上的云纹形式很多,有单岐云,由云头、云尾两部分组成;有双岐云,云头部分分叉;有三岐云,云头部分分为三朵小卷云;还有灵芝云等。

谷纹:为圆形凸起的小谷粒,有的呈螺旋状,是历代玉器的主要辅纹之一。

标签:明代玉器玉器拍卖
联系方式
万历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
  • 张继刚
  • 19913146983
  • 19913146983
  • 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23号合生财富广场五层502室
  • http://m.huangye88.com/qiye_xgpmh/

商家推荐产品

相关推荐

首页 > 万历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 > 供应产品 > 明代玉器历年拍卖记录,古代玉石征集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2025 京ICP备2023012932号-1

电脑版

进店

微信

电话

  • 立即询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