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大,质量精。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烘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
哥窑是历史上的宫庭窑,是北宋朝宫庭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 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
2016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中一件“磁州窑白地黑花菊纹带盖梅瓶”成交价打破“千万”人民币,这也是近十多年来磁州窑瓷器再次跨入“”门槛。高磁州窑拍卖记录出现在2004年11月,佳士得香港秋拍中的一件“北宋 磁州窑刻花褐彩梅瓶”以13,503,750港元成交,在当时的国际牌价中折合人民币约1445万元。此后距今14年的时间里,均无打破此记录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