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漆废气治理---催化燃烧法
催化燃烧技术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有机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迅速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达到治理的目催化燃烧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到现在,这项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油漆、橡胶加工、塑料加工、树脂加工、皮革加工、食品业和铸造业等部门,也用于汽车废气净化等方面。催化燃烧处理法用于治理漆包线烘干炉排出的有机废气,随后又在绝缘材料、印刷工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使催化燃烧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催化燃烧技术
催化燃烧技术是指在较低温度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废气中的可燃组分氧化分解,从而使气体得到净化处理的一种废气处理方法。催化燃烧废气处理是典型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其实质是活性氧参与深度氧化作用。在催化燃烧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同时使反应物分子富集于催化剂表面,以提高反应速率。借助催化剂可使有机废气在较低的起燃温度条件下发生无焰燃烧,并氧化分解为CO2 和H2O,同时放出大量热量。
根据有机废气的预热方式及富集方式,催化燃烧工艺流程可分为3种:
1、预热式。
预热式是催化燃烧的流程形式,其基本原理见图1。有机废气温度在100℃以下、浓度也较低时,热量不能自给,因此在进入反应器前需要在预热室加热升温。通常采用煤气或电加热将废气升温至催化反应所需的起燃温度;燃烧净化后的气体在热交换器内与未处理的废气进行热交换,以回收部分热量。
2、自身热平衡式。
有机废气温度高且有机物含量较高,通常只需要在催化燃烧反应器中设置电加热器供起燃时使用,通过热交换器回收部分净化气体所产生的热量,正常操作下就能够维持热平衡,不需要补充热量,
3、吸附-催化燃烧。
当有机废气的流量大、浓度低、温度低、采用催化燃烧需消耗大量的燃料时,可先采用吸附手段将有机废气吸附于吸附剂上并进行浓缩,然后通过热空气吹扫,使有机废气脱附成为高浓度有机废气(可浓缩10倍以上)后再进行催化燃烧。不需要补充热源就可以维持正常运行,
喷漆废气处理方法---RCO催化燃烧
RCO催化燃烧设备工作原理:
有机废气在风机作用下,经特殊结构的陶瓷蓄热体,气体温度逐渐升高至250~300℃左右进入催化剂床层。在此温度下,废气里的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 用下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净化后的高温气体进入蓄热陶瓷体,绝大部分的热量被蓄热体吸收(95%以上),温度降至接近进口的温度后经烟筒排放。
一般情况RCO设备由三个蓄热室构成,废气在PLC程序的控制下,循环执行以下的操作流程:进入已蓄热的蓄热室,使废气得到预热;然后进入氧化室,有机物被净化; 净化后的高温气体由未蓄热的蓄热室吸热后排放,一部分处理后的气体被引回到第三室,吹扫其中残留的未处理废气;在污染物去除效率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为节省资金,也可设计成两室结构;
RCO催化燃烧设备特点:
①RCO设备可同时去除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紧凑、运行可靠等优点;
②RCO设备的净化温度一般在300~500℃之间,比RTO节能,安全性高;
③RCO设备的净化效率可高达99%以上,净化;
④RCO设备的热回收效率一般均可达95%以上,运行费用低;
⑤设备净化过程无废水产生,净化过程不产生NOX等二次污染;
适用行业:
应用行业包括石油、化工、橡胶、油漆、涂装、家俱、印制铁罐、印刷等行业中产生的中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可处理的有机物质种类包括苯类、酮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醚类和烃类等等。此外还适用于污水处理站的除臭。处理浓度在500-700/m3之间的有机废气和臭气。
喷漆废气处理方法 --沸石转轮催化燃烧
沸石转轮催化燃烧设备
沸石转轮浓缩吸附装置是利用吸附-浓缩-脱附三项连续变温的吸、脱附程序,使低浓度、大风量农业生产体系废气浓缩为高浓度、小风量的浓缩气体。其装置特性适合处理大风量、低浓度、含多种农业生产体系成分的废气。
VOCs废气通过疏水性沸石转轮浓缩后,能有效被吸附于沸石中,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经过沸石吸附后的废气,去除废气中挥发性的有机物质和臭气,净化后的废气达到排放标准,转轮持续以每小时1-6转的速度旋转,同时将吸附的挥发性废气传送至脱附区。于脱附区中利用一小股加热气体将挥发性农业生产体系物进行脱附,吸附了农业生产体系物质的转轮在此区内脱附,吸附在转轮上的农业生产体系物被分离、脱附,脱附后的沸石转轮通过冷却区再次旋转至吸附区,持续吸附挥发性农业生产体系气体。脱附过程中将浓缩后的废气送至焚化炉进行燃烧转化成二氧化碳及水蒸气排放至大气中。
沸石转轮催化燃烧优点
一;.吸附、脱附。
二;.沸石转轮吸附VOCs所产生的压降极低,可大大减少电力能耗。
三;.使原本高风量、低浓度的VOCs废气,转换成低风量、高浓度的废气,浓缩倍数达到10-20倍,运行成本低。
四;系统自动化控制,单键启动,操作简单,并可搭配人机界面监控重要操作数据。
适用行业主要有:喷漆业、电子零组件制造业、印刷业、包装材料制造业、涂料制造业、化学材料制造业、制药业、金属锻造业、造纸业、印刷电路板制造业、光电材料及元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航空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