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椎为常绿乔木,干形通直,高达25~30m,胸径可达1m。木材为半环孔材,心材大,边材淡红色,木材硬重、耐腐,刨削光滑,纹理略斜,结构粗,弦径干缩比中等,干燥后开裂小,握钉力强,极耐腐,切削容易,胶粘与油漆性能好,是家具、造船、车辆、建筑和农具、工具等良材。枝丫、边皮、碎材、刨花等是人造纤维、纸浆、纤维板,刨花板等的好材料。树皮和壳斗含鞣质10%~15%左右,为栲胶原料。果实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80厘 米;外皮棕褐色或暗褐色,块状剥落,内皮淡红色。幼枝被暗黄色短绒毛和黄色鳞秕,2年生枝无毛。叶互生,两列,薄革质,宽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3厘米,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细钝齿,背面密被红褐色鳞秕 。
红椎的生长特性
红椎属常绿乔木,阔叶树种,树皮呈灰褐色,果实为卵形坚果,内含丰富淀粉,是的饲料制作材料。我国的红椎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生长速度快。红椎喜潮湿的气候环境,适应于红壤、砖红壤和黄壤等酸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应石灰岩碱性土壤、砂质土、贫瘠的石砾土、土层薄的重壤土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但在较为贫瘠的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并起到改善土壤的作用。因此,在种植红椎时,应选择光照充足、降水较充沛的迎风坡,这样有利于加快其生长速度,充分红椎木材的质量。
红椎林的种植具有的商业价值,因其自身具有驱蚊性和耐腐性,吸引了很多开发商将红椎林改造为避暑山庄和旅游胜地,给红椎林种植地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加大对红椎林育种和造林技术的研究,在红椎林原有种植管理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发展红椎树附加产业并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红椎种子的采集要挑选在红椎林中向阳的、树干通直、性状良好、无病虫害健康状况良好的树种作为采种母树,在每年果实成熟的11-12月份之间,采用呈现黑褐色的、光滑、大粒的坚果作为的种子。对于所采集回来的种子要能够展开对病虫的消杀和预防处置,种子中主要虫害为象鼻虫,可以通过敌敌畏进行消杀,也可以通过用温度45~60度的热水将种子浸泡15min的方式处理。其次是对于消毒后的种子进行阴干,采用沙藏的方式,先在室内铺一层可用手抓成团的湿沙,然后一层种子一层沙的方式层层堆放,确保厚度达到7cm左右。后是将贮藏好的种子放置在通风性良好的库房。
营养袋育苗技术就是将苗床上的芽苗移栽到一个小空间中,变换其生长环境,推动红椎芽苗生长成为幼苗。因此在营养袋育苗技术下,要求实习做好营养袋的规格和配置,之后是进行芽苗的移植和管护。
红椎芽苗的营养袋的配置。当前配比营养袋是由火烧土、黄泥土、红椎林下腐殖土以及肥料磷酸钙均匀的搅拌混合而成。这四者的比例分别为3:5:1.5:0.5。将这些配备好的营养土放置在9cm*15cm规格的薄膜带中,装土要求分层震实,装至离袋口1cm为止,由此营养袋制作完毕。并且将营养袋放置在平整排水良好的整地上,可按床宽为10~12个营养袋,床长为100~120个营养袋排列,要注意排列整齐对称,以便完成下一阶段的芽苗的移栽。
红椎林的营养袋育苗技术要求实现选定优良的种子,做好种子的处理,使得种子能够成功发芽成为坚强的芽苗,在将红椎苗移栽到营养袋中的时候,要能够对芽苗进行病虫害的培育防治,使其能够在合适的营养袋中得到健康的生长,并且能够作为红椎种植林的培育幼苗。繁育红椎的工作要做的非常仔细,只有做好育苗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工作细节,才能掌握好红椎育苗技术,提高红椎存活率,增加其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