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一般树高3至4米;树冠呈圆状,向内收敛,树干颇短。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毫米,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长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19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梗长2-8毫米;苞片钻形,长2-5毫米,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0毫米;萼筒浅杯状,长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远短于花瓣,花丝基部扩展;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子房有锈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不久脱落;种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厘米,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生长习性
因枇杷苗期喜半阴、怕直射阳光, 故苗圃地可选在半阴的果树行间、树林旁。
分布范围
产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各地广行栽培,四川、湖北有者。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
育苗:为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 在枇杷苗繁殖中, 采种时应采集品种、无病虫害并充分成熟的种子。在丰产、稳产、品种优良的母株中选择优良母本树采种。一般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株种子充实饱满, 其苗木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强, 生长健壮, 发育良好。在生产上, 以果实由绿色变为该品种固有的色泽、果肉由硬变软、种子充实饱满、种皮色泽加深而有光泽等特征来鉴定种子是否成熟, 在合适时机采收。选择果实时期, 应该选择果形端正、品质好、不易裂果、不易日灼和冻害的肥大果实。等待这些果实充分成熟后采下取种。采种可以与枇杷果肉的加工相结合, 以免浪费。
处理种子
每年5-6月枇杷果实陆续成熟, 分批采摘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 随采随播于田地疏松土壤或播种盆内, 盆播时, 其种子较大, 可用点播法, 用500倍多菌灵液处理种子并喷洒苗床, 株距3-5厘米, 遮阴或置于散射光处, 每日淋水1-2次, 保持土壤湿润。田地播种一般畦宽1-1.5m, 将畦面做成龟背形, 以利于排水。畦面每隔20~30 cm开1条播种沟, 沟深2 cm, 沟内每隔3-5cm播1粒种子。播后不要覆土。播后盖草并浇透水, 每日淋水1-2次, 保持土壤湿润。注意保湿, 减少阳光直射, 以利于提高出苗率。8-9月份种子陆续发芽继续保持土壤湿润, 加强水分管理, 发芽期子叶变绿, 起着叶片的作用, 需要逐步增加光照。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 播种时, 由于枇杷种子子叶较大, 而且属于子叶出土形, 所以覆土不宜厚。覆土厚度对发芽率有特别大的影响, 出苗率较低, 一直困扰着育苗工作。试验中仔细观察发现, 枇杷种子发芽时胚轴较细而且短, 后来, 采用将种子播于疏松的土壤表面, 不覆土, 光照、水分管理如前, 出苗率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枇杷幼苗忌积水和通气性不良的土壤, 苗圃地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土质较疏松、没有育过枇杷苗的平地或缓坡地。播种前15天, 宜施用大量腐熟的厩肥或土杂肥, 深翻作畦。
主干培养
枇杷树做行道树应用, 要有一定的高度, 才能满足园林绿化的要求, 这就要对小苗进行主干的培养, 使其达到一定的高度。一般小苗三年后开始侧枝生长, 此时小苗主干直径有2-3厘米, 要及时抹去侧芽, 保持生长优势, 抹芽时面对苗木, 一只手握主干, 另一只手捏住侧芽基部轻轻晃动, 即可去除侧芽, 操作中注意不要将主干树皮扯掉, 否则主干会留下疤痕, 影响美观而且主干抗风能力降低。3-4年后主干高度可达到2.5-3米, 根据要求确定苗木高度, 培养树冠, 也可以继续增高主干的培养。
绿化价值
枇杷树冠整齐美观,可作为庭院绿化和风景区绿化树种,同时由于枇杷树生命力强、生长迅速、遮荫效果良好、耐修剪、花粉无刺激、落叶时间一致、挂果时间长,是一种优良的道路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