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织物洗涤的特点是既要去污又要消毒在洗涤过程中要严格防止布草的交叉感染,这是医疗布草洗涤特别重视的一个环节。卫生部、疾控中心等都多次公布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法规等规定。
一、洗涤工作区区域划分要求
1、洗涤工作区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污染区与清洁区应有隔离屏障,应有明显标识;各区内的不同工作区域应明确划分,应有明显标识。
2、污染区包括未洗涤布草的接收、分类、洗涤及所使用的受污染车辆的存放处。
3、清洁区包括洗涤后布草的烘干、熨烫、修补、折叠、质检、存储、出厂分发及运送清洁布草车辆的存放处。
二、布草的接收与分类
1、接收布草应进行分类,宜分为工作人员布草和病人布草;普通病人布草和特殊感染病人布草;手术室、产房等科室病人布草,有明显污染的布草,成人布草和婴幼儿布草等。
2、洗涤机构对所接收污染布草的分类应在污染区进行,在医院对污染布草的分类应在病房的污染区进行,不应在洁净区、病房内进行。
三、洗涤过程要求
1、婴幼儿布草应专机洗涤,并应专机。
2、产房、手术室等科病人布草应专机洗涤,并应专机。
3、有明显污染的布草应专机洗涤。
4、工作人员布草与病人布草应分别洗涤。
5、有特殊感染的病人布草应专机洗涤。
6、洗涤应按“洗涤流程”所示的洗涤的预洗、主洗、漂洗、中和的步骤进行:
主洗洗涤分为热洗涤和冷洗涤两种洗涤方法,宜根据织物,被服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热洗涤方法:水温≥70℃,洗涤时间25min或水温≥90℃,洗涤时间10min;
冷洗涤方法:使用有效氯含量250mg/l—400 mg/l的消毒液浸泡,浸泡时间≥20min。
后一次漂洗结束,中和后水的Ph值应为6.5-7.5。
医用织物上的污垢污渍以药渍、血渍、人体排泄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为主。在洗涤过程中防止织物的交叉感染及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极其重要,如果洗涤过程处理不当或是消毒不就于病人使用将会引起交叉感染,危机病人的生命健康。所以医用提供的织物清洁卫生,决不允许携带致病菌。医用织物洗涤质量标准如下要求:
1、感官标准
无污渍;无串色(织物原因除外);白色织物洁白度良好,无发灰发黄现象;工作服、被套、床单、(无松紧带的)熨烫平整,舒展,无异味,无异物,无破损。
2、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200cfu/25cm2。
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
3、PH值6.5-7.4之间
百次洗涤织物不发灰,不变硬,不破损。
影响医用织物洗涤质量的几项重要因素:
水质:在洗涤过程中,硬水会造成被洗衣物的损伤,使白色衣物发灰,发黄,破坏纤维和色彩,使衣物变硬,硬水种的矿物质对漂白水(剂)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使用织物牢度下降,严重时会导致织物破损。因此,洗涤用水须做软水处理。
医用织物的杀菌、消毒
医用织物杀菌、消毒可通过高温、干热、化学消毒剂三方面完成。
高温、干热:医用织物经80℃以上高温洗涤10-25分钟,再经过高温烘干、熨烫即可完成。
化学消毒剂:用含氯漂白剂浸泡2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高温、干热、化学消毒剂投入,经过高温洗涤、烘干、熨烫这三步确保医用织物洗涤程达到卫生部杀菌,消毒的标准要求。洗涤后的医用织物边角不可有潮湿的现象,防止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