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为了便于清除雨水与积雪,多采用坡屋顶的形式,常见的有前后呈人字形的两面坡,向四面倾斜的四面坡,以及六角、八角、圆形的攒尖顶等几种式样。在屋顶上两个坡面相交就产生了屋脊,数条屋脊相交就形成一个的节点。其中前后两个坡面相交的屋脊因为与房屋正面平行,所以称为”正脊”,正脊两端与其他屋脊相交的节点称为“正吻”。
历史上早期的建筑留下的实物很少,但自唐、宋以来,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宫殿、陵墓、寺庙、园林、住宅等类型的建筑遗产,它们都具有各式各样的屋顶。
建筑之美,作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之一,正吻要和建筑主体的风格相协调。孔子研究院主体屋顶是四坡屋面,四个正吻在主脊和斜脊的焦点上,是整个建筑的高点,也是建筑飞动升华的焦点,应该空灵优雅,似静似动,生动和谐。同时还要注意正吻的尺寸和楼梯的观赏效果。
飞动之美,凤凰是一种意化了的鸟的综合体,并无单一具体的模仿对象,所以拘泥于某一静态形式的模仿反倒丢失了内在的神韵。而传统造型艺术的美,正是他们蕴含了一种动势,一种万物有灵的冲动。作为一种飞舞在天空中的精灵,凤凰形象的出现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凤凰造型的理解可以从中国传统舞蹈的理解中汲取灵感。
到了清朝,吻不断发展,技艺越来越,接吻是水性的,是用来避火的邪物,龙形吞脊兽吻,吻,又叫舔尾吻,龙形吞脊兽,是老九,嘴阔嘴糙,一生善吞,吻早出现在汉代,吻,从建筑角度看,吻,又称正吻大吻,是明清建筑主脊两端的装饰构件。
正吻为官式叫法,民间叫螭(chī)吻或鸱(chī)吻,俗称吞脊兽。传说中,螭吻是鱼和龙的结合体,龙生九子之一。它龙头鱼身,为水之精,能避火防灾。建筑中将其放置于正脊两端,口吞正脊,吞脊兽之说由此而来。除了取避火防灾寓意外,正吻也是古代建筑屋面中体量大的琉璃构件。
仿古大殿正吻又称为吻和大吻,是明清建筑屋顶的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可用于墙脊上,通常为龙型,兽头朝内张口衔脊,背部有钉子和屋脊相连。仿古大殿正吻位于正脊两端和垂脊的交汇点,正是防水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其作用是加固正脊,防止渗漏。主要用于高等级大殿,如宫殿、坛庙等地。
琉璃吻兽在建筑上还有其他特殊功能,正脊和檐角是殿顶两坡的交汇点,雨水从交汇点的缝隙容易渗入,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为了防止各斜脊瓦件的下滑,使用了钉子把它们钉到大木结构上,又为避免钉孔漏雨,便加盖钉帽,古代匠师巧妙地把钉帽加以美化,就形成了各斜向屋脊的吻兽。吻兽类的装饰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轮廓。
正吻的安装方法
1、基层的处理:将屋面按建筑相关要求做找平层,并做好防水方面的处理。
2、纵向放样:按照施工图,用墨线正确标出纵向铺瓦的间距,尽量在有效尺寸之内,调整到不切瓦为原则。
3、铺瓦顺序:由檐口满面瓦→满面筒→光瓦→光筒向上铺贴→正线盾瓦→吻头→正脊→斜脊接正脊→收口、翘角嘴→瓦缝或脊缝搭色浆→全面清洁瓦面。
4、平脊安装,要求是平直,斜脊要按图纸抛物线要求来施工,弯度曲线要顺畅。
5、瓦片座垫水泥要饱满,不能砌筑后松脱。
6、光筒砌筑要满浆,一个接一个要垂直,施工要用长木方条压平压直,瓦面曲线要顺畅。
7、满面瓦安装要超出檐口5-6cm(满面瓦超出部位底部要扫白色),安装满面瓦时要在檐口垫高瓦嘴,保持瓦当滴水花板外垂直,略向外偏。檐口瓦要求出檐尺寸一致,瓦头高度相同,檐头整齐平直。
8、红瓦片铺贴要求搭接三分之二,要求平直,不能有疏密不一的现象。
9、所有红瓦件,无论用任何方法,都须牢固地固定在屋面,而不允许出现任何脱离与移动的现象。
10、后清洁红瓦面的灰浆,每天完工后及后上色料工序后,要用干抹布抹干净瓦面,保持瓦面的清洁、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