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款似有专人书写,比较规范,字体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种款书写在杯底多,少数盘、碗、洗也有这种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双行双圈楷书款,在盘、碗、瓶、罐底部为多,有少部分书于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大多在黄地青花盘外口和高足杯内使用。还有一种特殊的罐,上写“天”字款,无圈框,俗称“天字罐”。
成化青花瓷器的艺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价格地位。,其特的胎质、釉色和纹饰使其具有的审美价值。如胎质洁白细腻,釉色温润如玉,纹饰纤细精美,这些特点使得成化青花瓷器成为了艺术品中的珍品。其次,成化青花瓷器的历史价值也对其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成化青花瓷器代表了当时的高工艺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再者,成化青花瓷器的性也是其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成化时期瓷器产量本就不多,能够流传下来的更是难得,因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例如,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在 2013 年成交价为 111,438,360 元;明成化青花瓜瓞绵绵纹宫盌在 2016 年成交价为 54,199,400 元;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在 2014 年成交价为 44,390,920 元等。这些成交的成化青花瓷器,充分体现了其艺术价值与价格的紧密关系。
成化青花器物的底足具有显著特点。,窄墙、圆足脊是其常见形态,底足墙较窄,足脊相比前朝更为圆润。同时,露胎处能见到黄溢,这一特征较为明显。此外,成化青花瓷器的底足还有一个特之处,即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 “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双边线特点在成化青花瓷器鉴定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淡。对于此时无款的器物,尤宜用这一特点来作鉴定的参考依据。在所见成化青花瓷中,十之八九大抵如此。
成化瓷器使用麻仓土的特征,肉红色胎骨的辨别。
成化青花胎为麻仓土陈腐精制,由于胎土里氧化钾成分含量高,又做得特别薄,所以成化的胎和明德化窑的猪油白一样,胎骨透光而且带肉红色。这种肉红色胎骨是成化青花的一个显著特征。成化时期的麻仓土使得胎质细腻洁白、坚实纯净,在光线下呈肉红色,透影为牙黄色。然而,现在有一种新烧的仿品,胎肉眼可见为肉红色,其实是药水浸泡而成,对于没有见过成化肉红胎真品的收藏爱好者有一定的迷惑性。麻仓土元明官窑一直使用,但到了明万历时期,矿藏资源消耗殆尽,后来改用高岭土,所以后仿的瓷器做不出那种肉红透光的胎。
成化青花瓷器的釉质以细润见著,施釉肥腴,釉质特,润如凝脂。大多数青花器釉面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另有一种洁白釉,又称 “乳白” 或 “甜白”,不仅肥厚滋润,而且光洁无暇,如脂似玉。这种釉质给人以细腻温润之感,迎光透视时,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成化青花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为。
因釉质肥腴,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这种堆积釉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后人仿造的多不成功。在鉴定成化青花瓷器时,可以通过观察器物口沿下是否有堆积釉来辅助判断其真伪。如果有堆积釉,且釉质细腻、肥腴,呈半透明状,迎光透视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那么这件器物很可能是成化青花真品。反之,如果没有堆积釉,或者釉质粗糙、不肥腴,颜色不自然,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鉴定方法来综合判断其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