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芯
由各种机械部件组成一个整体(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等),利用机械原理控制拦阻体的开启和关闭动作。
影响机芯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包括机械部件的加工工艺和材质,以及重要的驱动电机和相配套的减速机。
驱动电机通常采用直流有刷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直流有刷电机成本较低,控制技术比较简单,因此被国内闸机厂商广泛采用,但其中的碳刷属于易损耗件,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直流无刷电机无碳刷,不存在此损耗,使用寿命也较长。如果希望提高机芯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那么采用性能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的直流无刷电机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欧洲的直流无刷电机,其可靠性和耐久性都是普通电机所无法达到的,但成本很高,控制技术也很复杂。
控制模块
利用微处理器技术实现各种电气部件和驱动电机的控制。
微处理器一般采用单片机,但如果控制系统比较复杂,或是需要与很多其他系统(包括票务系统、门禁系统等)集成时,并且对响应时间要求很高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性能更高的ARM处理器甚至Cortex处理器。
简单控制电路一般由主控板、电机控制板及辅助控制板即可实现,复杂控制电路(如地铁检票机)则需要配置的工控机来实现。
行人检测模块:用于识别行人的通行状态,判断行人是否合法通行,并且可以判断行人是否处于拦阻体运动范围内,以保护行人的人身安全。检测模块的性能非常关键,影响到闸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由硬件--传感器和软件--识别算法这两个因素决定。传感器一般采用红外光电开关(比较常见)或红外光幕,红外光电开关又分为成对使用的对射式(比较常见)和单个使用的反射式;闸机会采用10对以上进口红外光电开关,特殊场合会采用红外光幕或其他特殊的传感器。另外识别算法也很重要,不同行人的身高、步距、速度各不相同,携带行李的尺寸和位置也多种多样,还要考虑到多人连续通过前后间距(防尾随),有些场合还要考虑骑自行车通行的情况,闸机厂商一般会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自行开发识别算法,可以有效识别行人、行李和自行车等常见的通行目标,并且防尾随距离可以达到20mm以内,该指标同时取决于传感器识别精度和算法,普通闸机防尾随距离只能达到100mm。
根据对机芯的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械式、半自动式、全自动式,。有些厂商会把半自动式称为电动式,把全自动式称为自动式。
机械式是通过人力控制拦阻体(与机芯相连)的运转,机械限位控制机芯的停止;
半自动式是通过电磁铁来控制机芯的运转和停止;
全自动式是通过电机来控制机芯的运转和停止。
通过控制机芯的运转和停止,从而进一步控制拦阻体的开启和关闭。
根据同一台闸机所含机芯和拦阻体数量的不同,闸机可分为单机芯(包含1个机芯和1个拦阻体)和双机芯(包含2个机芯和2个拦阻体,呈左右对称形态)。
闸机从发展至今,使用的识别方式包括:刷卡(包括磁卡、ID卡、IC卡、各种异形卡等),证件扫描(身份证、护照、军官证等),条码/二维码,生物识别(指纹、虹膜、人脸)等。
卡、证、条码/二维码的是识别方式的特点是只认卡、证、码,不认人。
优点:识别速度快、成功率高,因此通行速度快
缺点:如果行人忘带、丢失卡/证/码,就没有了通行权限,而且,这种方式没有对人本身进行鉴别,无法卡/证/码与人一致,另外卡/证/码也可能被盗用,这些都对管理有着的安全隐患。
指纹、虹膜的生物识别方式特点是针对通行的人本身的生物特征进行鉴别,可靠性是比较高的。
优点:相对卡/证/码识别,省去携带这些机外在介质的麻烦
缺点:指纹、虹膜的采集较容易,被伪装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存在一定的使用漏洞。而且通行需要行人主动配合来验证。
人脸识别方式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的,行人在移动过程中,摄像头可以主动抓取行人的面部信息,快速辨别行人的通行权限。
户外闸机需求:人车共用、抗暴力撞闸。在某些场合,行人可能骑自行车、推婴儿车、坐轮椅等,户外翼闸、半自动三辊闸、半自动全高转闸这三者不能满足这个需求,人车共用户外摆闸可以满足,另外闸机会有被自行车撞击的现象,需具备抗暴力撞闸功能。
传统的门禁系统需要人工核实身份信息,耗费时间且效率低下。而人脸识别智能闸机可以实现快速、自动的身份识别,员工只需站在闸机前进行面部识别即可完成出入管理,大大提升了进出流程的效率,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了工厂管理的整体效率,
通过人脸识别智能闸机,工厂管理者可以实现对进出人员的管控和管理。系统可以记录员工的出入时间、频次等信息,为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监督和管理员工的工作状态。同时,还可以设置特定权限,限制员工进入某些区域,确保机密信息和重要设备的安全。
与传统门禁系统相比,人脸识别智能闸机具有更低的运营成本。传统系统需要定期更换门禁卡片、密码等,而人脸识别系统则无需额外的物料支持,只需定期维护和更新软件即可,从长远来看,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