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林假山的造型布局中,山石皴纹、群峰位置、植物点缀、小品配置等,都要做到疏密有致。通常,园林假山的主峰一带是密处,山石布置得密,树木栽植得密;而在配峰部分相对较稀疏。讲究开合在园林假山的艺术造型中,开是起势,合是收尾。立峰是开,坡脚是合;近山是开,远山是合。
前人在论述传统园林中如何置石,及景石与植物的配置关系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然而在为广大市民提供游憩、休闲的南亚热带城市公园中,如何根据景石纹理、质地、颜色等特点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以充分发挥各造景要素在景观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则甚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广州的公园景石与植物配置情况的调查和总结,希望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日后的植物造景研究,尤其是在景石与植物配置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英石源产于英德市区东北面25公里的英山山脉,故谓“英石”。它是经过千骤冷曝晒、箭雨风刀而成的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的石灰石,是园林四大名石之一。英石一般为青灰色,其形状瘦骨铮铮,嶙峋剔透,多皱褶棱角,清奇俏丽。英石公园中比较常见,而且多以英石假山的形式出现。在水池旁的英石假山周围所配置的植物常采用乔-灌-草的配置模式,高大浓绿的乔木形成的背景,很好地衬托了英石假山及其周围植物的葱郁和旺盛生命力,如短序鱼尾葵+青皮竹-观音竹+狗牙花-海芋+花叶良姜+绿萝,再配以小叶榕盆景;在特置的英石旁,则常采用灌(或小乔木) -草的配置模式,如观音竹-花叶良姜+龟背竹+海芋+沿阶草,佛肚竹-金脉爵床+沿阶草等。在广州公园内,英石假山周围多点缀佛肚竹、海芋等乡土植物,不仅能突显岭南特色,还可营造古典园林的典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