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对马来说非常重要。俗话说,马缺水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水的重要性也体现在“草肥、物力、水灵”的概念上。马厩里应该始终保持干净和新鲜的水,这样马就可以随时喝水。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任何可用的水源,好自带水桶,避免使用其他马的饮水器具造成交叉感染。马饮水后不能快速行驶。
马是一种单胃草食动物,好运动且对环境敏感。在马的饲养管理中,饲养员应该特别关注马的体质和精神状况,其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并根据马不同阶段进行饲养管理。
后来,汉武帝得到西域大宛的“汗血马”后,又定大宛汗血马为“天马”,将乌孙马改称为“西极马。”这里所说的“天马”、“西极马”都是今日伊犁马的前身。历代以来,为了得到西域良马,中原地区与西域一直进行着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
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巩固西北边防,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域,并在其周围建立惠宁等八座卫星城,统称“伊犁九城”。清廷在伊犁等地大办马政,建立多处马场,培育良马以供军需。清乾隆25年,在伊犁兴办两个马场,不断向内地输送马匹,这些马被称为伊犁马,但实际上是当地的地方品种哈萨克马。
1910年前后,不少俄国侨民迁入伊犁地区,带来一些良种马及其杂种, 1936~1942年及1949年以后,陆续由前苏联引进良种马改良哈萨克马, 当地群众把这些含外血的杂种马称为改良马。1956年及1957年的伊犁马调查队把改良马正式称为伊犁马,以区别哈萨克马。1958年及1963年昭苏种马场先后制定了五年及八年的育种计划,将伊犁马培育成体大、役用能力强、遗传性稳定的新品种。
品种改良
哈萨克马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头中等大,清秀,耳短,颈细长,耆甲高,胸狭窄,后肢常显刀状和外向。我国现代的名马伊犁马就是以哈萨克马为母马培育出来的。
伊犁马是在群牧饲养的条件下,通过长期杂交而育成的一个数量较大的品种。它以哈萨克马为基础,混入了俄国奥尔洛夫、顿河、布琼尼以及土库曼斯坦的阿哈.捷金马等品种进行杂交到一、二代杂种马,通过横交固定,长期在放牧管理条件下而育成的一个乘挽兼用型新品种。它既保持了哈萨克马的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群牧条件的优点,又吸收了上述良种马的优良结构和性能。
20世纪60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伊犁马中,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体尺与国内其他马相比,为我国较大的马种之一。胸围较大为其的优点,胸围比体高大25—35厘米,具有力速兼备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