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世通仪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2005年由恒宇仪器出资成立于广东东莞市。恒宇仪器创立于2000年,是研发制造品质检测仪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深耕品质检测仪器多年的制造研发优势,充分利用公司在仪器检测人员、技术、服务等面的资源优势,出资2500万成立世通仪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为顾客提供更全面更的服务。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余个,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和制定规范规程多个,在国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为省、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东莞市专利培育企业,是CMA、中国实验室CNAS,国际ilac-MRA认证单位,东莞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示范单位,东莞市质量协会会员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实验室联合会会员单位。2014年受到广东省科技厅及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专项资助。
广东世通检测校准中心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实验室校准源,拥有福禄克、惠普、安捷伦、菊水、新天等大批进口、国产仪器一千余台套,校准检测覆盖范围广。中心设有:力学、长度、衡器、电学、电磁、热工、理化、光学、几何量、电力、轻工等校准检测实验室。
为确保公司以更高的品质服务客户,2019年投资7000余万元在东莞新建1万多平方实验大楼,广东世通将以更高的品质、更完善的服务,更强大的技术团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
长度计量校准实验室:量传标准设备、检测维修能力强的实验室,本室共建有量块、平直度、粗糙度、光学仪器、测绘仪器、通用量具、精密测量、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验光标准器组等共55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负责本地区的几何量的量值传递,提供检测和校准服务,开展各项目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修理。
人物简介
赫兹出生在德国汉堡一个改信基督教的犹太家庭。父亲是汉堡城的一名顾问,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在他去柏林大学就读之前就已经展现出良好的科学和语言天赋,喜欢学习阿拉伯语和梵文。他曾经在德国德累斯顿、慕尼黑和柏林等地学习科学和工程学。他是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和赫尔曼·范·亥姆霍兹的学生。1880年赫兹获得博士学位,但继续跟随亥姆霍兹学习,直到1883年他收到来自基尔大学出任理论物理学讲师的邀请。1885年他获得卡尔斯鲁厄大学正教授资格,并在那里发现电磁波。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叠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1889年在一次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20世纪无线电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随着迈克尔逊在1881年进行的实验和1887年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推翻了光以太的存在,赫兹改写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将新的发现纳入其中。通过实验,他证明电信号象詹姆士·麦克斯韦和迈克尔·法拉第预言的那样可以穿越空气,这一理论是发明无线电的基础。他注意到带电物体当被紫外光照射时会很快失去它的电荷,发现了光电效应 (后来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给予解释)。1894年37岁的赫兹因为败血症在波恩英年早逝。他的侄子古斯塔夫·路德维格·赫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古斯塔夫的儿子卡尔·海尔莫斯·赫兹创立了超声影像医学。
人物成就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在1886年至1888年间通过试验验证了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他证明了无线电辐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并发现电磁场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达,通常称为波动方程。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接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此外,赫兹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这一发现,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基础。1888年1月,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中。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由法拉第,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1888年,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随着迈克尔逊在1881年进行的实验和1887年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推翻了光以太的存在,赫兹改写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将新的发现纳入其中。通过实验,他证明电信号象詹姆士·麦克斯韦和迈克尔·法拉第预言的那样可以穿越空气,这一理论是发明无线电的基础。他注意到带电物体当被紫外光照射时会很快失去它的电荷,发现了光电效应,后来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给予解释。
科学贡献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赫兹也是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它是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次数的计量。赫兹的名字来自于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其符号是Hz。电(电压或电流),有直流和交流之分。在通信应用中,用作信号传输的一般郝是交流电。呈正弦变化的交流电信号,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幅度时正、时负,以一定的能量和速度向前传播。通常,我们把上述正弦波幅度在1秒钟内的重复变化次数称为信号的“频率”,用f表示;而把信号波形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作“周期”,用T表示,以秒为单位。波行进一个周期所经过的距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以米为单位。f、T和λ存在如下关系: f=1/T ,v=λ.f ,其中,v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3xlO^8米/秒。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以符号Hz表示。赫兹(H·Hertz)是德国的物理学家,1887年,是他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赫兹”定为频率的单位。常用的频率单位还有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等。在载带信息的电信号中,有时会包含多种频率成分;将所有这些成分在频率轴上的位置标示出来,并表示出每种成分在功率或电压上的大小,这就是信号的“频谱”。它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就叫做信号的频带范围。例如,在电话通信中,话音信号的频率范围是300~3400赫;在调频(FM)广播中,声音的频率范围是40赫~15千赫,电视广播信号的频率范围是0~4.2兆赫等。
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度无关,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这种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作用,在光的照射下,使物体中的电子脱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打效应。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hυ=(1/2)mv^2+I+W 式中(1/2)mv^2是脱出物体的光电子的初动能。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这是金属的特征,因而对于金属来说,I项可以略去,爱因斯坦方程成为 hυ=(1/2)mv^2+W 假如hυ
在1892年,赫兹被诊断出感染了韦格纳肉芽肿(发病时会经历剧烈的头痛),而他试着去治疗这种疾病。 在1894年,赫兹终于在德国波恩离世,享年36岁,他死后被埋在Ohlsdorf汉堡的犹太墓地。 赫兹死后留下了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赫兹(原名:伊丽莎白‧道欧)和两名女儿乔安娜和玛蒂尔德。 而他的妻子在他死后并没有改嫁。 1930那年代,希特勒崛起,他的妻子和三名女儿也从德国搬到英国。 1960年,查尔斯萨‧斯坎德拜访了玛蒂尔德‧赫兹,询问有关她父亲的事,并在不久之后出版了一本有关海因里希‧赫兹的书。根据查尔斯萨的书指出,赫兹的两名女儿都没有结婚,因此他没有任何后裔。
世通仪器检测在全国有多个实验室欢迎来电咨询:陈工(广东,江苏,陕西,河南,重庆,四川,福建,安徽,浙江,江西等等)均可上门检测,校准证书带CNAS,出证书快,证书可加急,(主要业务:仪器计量,仪器校准,仪器检测,仪器校验,仪器外校,仪器校正,仪器测量,仪器测试,仪器标定,仪表计量,仪表校准,仪表检测,仪表校验,仪表外校,仪表校正,仪表测量,仪表测试,仪表标定,量具计量,量具校准,量具检测,量具校验,量具外校,量具校正,量具测试,量具测量,量具标定,器具计量,器具校准,器具检测,器具校验,器具外校,器具校正,器具测量,器具测试,器具标定,设备计量,设备校准,设备检测,设备校验,设备外校,设备校正,设备测量,设备测试,设备标定,仪器检验,仪表检验,量具检验,器具检验,设备检验)报价流程:发公司名称和仪器清单-收到清单开始报价-价格合适预排时间上门检测或者寄实验室检测-检测好1-5天出证书-寄回证书-付款。一、质量(重量)计量成语及其启示
说说与质量(重量)有关的一个成语——“斤斤计较”。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这是一首赞扬武王和成康之治的诗,意思是“从成康时代起,拥有天下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这里的“斤斤”形容明察。虽然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但无论从原始释义还是计量角度看,“斤斤计较”无疑都有其正面含义,强调做事要严谨、细致。
科学发展,在“科学”,也就是要按自然规律,遵循一定的规则去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要以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在有些地方在制定某项政策或作出某项决策时,没有认真调查研究,没有做到明察秋毫,造成出台的政策没有可行性,导致决策失败,给社会事业和国民经济造成损失。因此,从“明察”的本义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少不了“斤斤计较”的精神。
二、长度计量成语及其启示
长度是计量方面非常重要并且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参数,因此,说完质量和时间,不能不说说长度方面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成语出自屈原的《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在度量衡上尺要大于寸,尺比寸长;但若是尺跟里比,自然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寸跟毫厘比,那自然也就显得长了。因此,世上没有的东西,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了。尺有所短说明再厉害的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寸有所长则是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不能因为有短处而妄自菲薄。
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示是:有差距不是大问题,至少我们还有一些技术是世界的,比如航空航天领域、电信领域、基因领域等。从另一方面看,有差距,我们才有目标,才有分秒必争奋起直追的动力。一句话,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更要了解自己的短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三、计量误差成语及其启示
后想说的一个成语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成语出自《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意思是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是一个包含着计量哲学理念的成语,个人理解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否则越走离目标越远;二是小错误的累加,终可能会形成致命的大错误。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也曾经有过方向性的错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明察秋毫,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然后以分秒必争的精神状态落实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改进和调整已经不适应现状的一些目标,使目标更科学,更可行,这样就不致于在发展过程中一开始就定错调、走错路,或者方向对了,但没有适时调整目标而越走越远,这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我们落实科学友展观的启示。
从以上计量成语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几种精神我们不难看出,计量对中国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就形成了一种特的文化,那就是计量文化。反过来看,这种计量文化也已融入中国整体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并且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重庆实验室作为西南服务中心,通过本地化运营,区域协同发展的方式,快速相应,提升服务质量,围绕“服务促发展”的工作主线,打通西南地区服务网格化,已与西南地区众多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服务,效率”是西南地区客户对重庆世通的肯定,未来世通仪器检测将不断壮大技术服务团队,以创新为动力,着力西南检测校准服务高地,让服务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为西南地区企业发展蓄力加码。
世通仪器热学实验室配备了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室、黑体辐射源、三相点瓶、表面温度校准仪、无线温度传感器、露点仪、巡检仪、高温干井炉、热电偶检定系统、精密温度采集系统、标准湿度检定箱、恒温恒湿箱、标准恒温槽等仪器,可开展温度一次仪表、温度二次仪表、辐射温度计、尘埃粒子计数器、表面温度计、环境试验设备等项目的校准。
可为您提供以下仪器校准:
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等温度二次仪表:数字温度计、高精密数字温度计、温度堆栈模块、温度巡检仪、温度记录仪、温度数据采集器、炉温跟踪仪、温度变送器、温度校验器、半导体温控仪、电子自动平衡电桥、配热电阻(热电偶)动圈仪表、数字温度表、数字温控表、烙铁温度计、动圈式比例积分微分仪表、测温仪表检定仪、温度校验仪、自动测温仪、温度巡检仪、温度变送器、自动平衡记录仪等。
高低温箱、恒温箱、各类焗炉、烘箱等环境试验设备
湿度表:机械式温湿度表、数字温湿度表、数字温湿度计、干湿表、电容式数字露点仪、温湿度控制器、温湿度变送器、温湿度记录仪、湿度传感器等。
水银温度计等膨胀式温度计: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标准汞基温度计、精密玻璃液体温度计、普通玻璃液体温度计、石油产品用玻璃液体温度计、高精密玻璃液体温度计、高精密石油产品用玻璃液体温度计、工作用贝克曼温度计、电接点玻璃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标准铜-康铜热电偶、工作用铜-康铜热电偶、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等。
各类热电偶、热电阻式温度计:工业铂热电阻温度计、工业铜热电阻温度计、指针式半导体点温计、自校式铂电阻测温仪等。
辐射温度计:红外测温仪等。
特殊温度环境测量:耐黄变试验机、氙气老化箱、臭氧老化实验箱、紫外线耐候试验机等。
实验室地址
东莞总部: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厚德上梁洲工业区四横路7号
江苏世通: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昆嘉路379号
重庆世通:重庆市北碚区万宝大道184号3楼
在辞海中,见微知著的解释是看到事物的一点迹象,可推知其实质和发展趋势。《韩非子·说林上》中有“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班固《白虎通·情性》中讲到“智者,知也。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者也。”宋·苏洵《辨奸论》的见解是“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什么是计量?在《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定义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实际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物体或物质,是通过一定的“量”来描述和体现的,因此,要认识大千世界和造福人类社会,就对各种“量”进行分析和确认。既要区分量的性质,又要确定其量值,计量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计量几乎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家用的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热量表,出门买菜用秤交易,开车加油会用到加油机,上医院说不准会用上血压计、X射线机、CT机。不论是用手机还是电脑上网总是担心流量够不够用,您可能也没想过一瓶化妆品100mL到底能差多少。
只要有计量活动,就会有误差,这是由计量器具特性决定的。误差是什么,简单讲是测得值减去参考量值。误差有正有负,对于计量活动中的误差,在法律层面有合理约束。
问题是我们是否注意到,这正负误差的厉害。比如常见的家用四表,水表的允许误差限是±2%,燃气表是±1.5%,热量表是±5.1%,电能表是±1%。按常理讲,不论是计量器具生产企业,还是使用单位,对误差限的控制,应尽可能求准,对误差的正负控制应是随机的。可现实中,总是有违背常理的现象。据悉,某行业机构对某类家用表进行统一招标,确定几个品牌,用于采购。但在具体采购过程中,中标企业凡是生产正误差表,就大量采购,若某企业生产正负误差随机分布的表,采购量逐年萎缩,之后生产企业纷纷生产正误差表。笔者夸张地计算,某类家用表全国5亿块,一块表一年计费300元,本来正负误差是随机的,可如果是0.9%的正误差,每年轻而易举就能收益十几亿元。
手机、电脑上网流量大多数人搞不明白,笔者通过笨方法想,上网流量可能分瞬时流速和累计流量,瞬时流速应该是每秒跑了多少量,它反映的是上网快慢,决定上网质量。累计流量是在某一段时间计了多少总量,它应该是计费依据。按测量原理,搞准瞬时流速和累计流量应该不是难事。既然是按流量结算,测量流量的系统应当准,否则不能体现公平。相关部门应该明示,测量流量计费系统的准确度是多少,是否包括上线、下线、时差等损失,是否有国家检定/校准规范,是否有第三方检定/校准,是否有完善的溯源到国家基准的溯源体系确保量值准确可靠,有没有测量过程控制等。
世通仪器检测在全国有多个实验室欢迎来电咨询:陈工(广东,江苏,陕西,河南,重庆,四川,福建,安徽,浙江,江西等等)均可上门检测,校准证书带CNAS,出证书快,证书可加急,(主要业务:仪器计量,仪器校准,仪器检测,仪器校验,仪器外校,仪器校正,仪器测量,仪器测试,仪器标定,仪表计量,仪表校准,仪表检测,仪表校验,仪表外校,仪表校正,仪表测量,仪表测试,仪表标定,量具计量,量具校准,量具检测,量具校验,量具外校,量具校正,量具测试,量具测量,量具标定,器具计量,器具校准,器具检测,器具校验,器具外校,器具校正,器具测量,器具测试,器具标定,设备计量,设备校准,设备检测,设备校验,设备外校,设备校正,设备测量,设备测试,设备标定,仪器检验,仪表检验,量具检验,器具检验,设备检验)报价流程:发公司名称和仪器清单-收到清单开始报价-价格合适预排时间上门检测或者寄实验室检测-检测好1-5天出证书-寄回证书-付款。春秋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建立的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直接影响经济的变革;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崩溃,诸侯逐渐变为私有,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周平王东迁后,各诸侯国使用各种办法和手段,积极发展各自的实力,新旧势力斗争日益激烈,甚至度量衡也被利用为夺取政权的手段之一,其中齐国的例子具有代表性。齐国原本姓姜,是西周姜太公的后裔,战国时被田氏取代,虽然国号仍为齐,但政权已改由田氏家族掌管了,历史上称为“田氏代齐”。
“大斗”与“小斗”之争
春秋早期地处东方的齐国,滨海而地沃,有渔盐之利。姜太公被封为齐侯后,十分重视发展经济,至齐桓公(前685~前643年)时,已成为中原早的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统治之间的争权夺利,各种矛盾凸显。到了齐景公(前547~前490年)继位前后,社会矛盾已达尖锐化程度,姜姓齐国一天天走着下坡路,在旧势力日趋解体的过程中,新兴势力逐步发展。在这种新旧势力消长的过程中,以田氏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日益壮大。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齐景公与晏婴同游少海,登上观景台,齐景公环视着齐国的大好河山,不胜感慨地对晏婴说,太美了,这样伟大、壮丽的河山,不知将来属于谁了。晏婴毫不掩饰地回答:现在的姜姓齐国不久就会被田氏所取代。因为田氏家族深得民心,他们对上笼络重臣,对下私自用“大斗斛、区、釜出贷,小斗斛、区、釜收之”;“君重敛而田氏厚施”,所以民众都扶老携幼地投靠田氏了。尽管晏婴如此直言进谏,却并没有引起齐景公的重视。《左传》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更详细的记述:公元前538年,晏婴出使晋国,受到上宾规格的接待,在宴会上,晋国大夫叔向趁酒酣耳热之际,向晏婴讨教,问起他对时政的看法,晏婴十分感慨地说了一段话:“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战国时,田陈读音相近,故田氏又作陈氏)。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如无获民,将焉辟之?”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史记》等重要古籍中。
如前所述,春秋早期,齐国已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曾被列为五霸。当时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管仲主张发展工商业,同时建议废除王制,实行依法治国。还特别强调统一度量衡的政治理念。然而,这一思想并未引起重视。谁曾料到这种失误竟会被田氏家族利用,成为夺权斗争的手段。
田氏代齐这场政治斗争绝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几代人的耕耘,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取得成功。度量衡在这场斗争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故事还得从头说起。田氏是春秋时期陈国厉公(公元前706~前700年)的后代,陈厉公的儿子叫陈完。相传有一次,周国的太史路过陈国,陈厉公就请他为子孙们占卜,太史看完卜兆后说,陈完的子孙有取得国家的可能,但不都是陈国而是姜姓齐国。后来陈国发生了叛乱,陈完就逃出了陈国来到了齐国,这时正是齐桓公四年。齐桓公要立他为相,陈完推辞说,我是逃难在外的人,哪能占据这样高的位置呢?齐桓公就让他当了工正(管理工商业的官吏),并改叫田完。从此田氏便在齐国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为新兴势力的代表。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各种改革,并展开与以齐国国君为代表的旧势力的斗争。到了齐景公时代,奴隶主对平民残酷的压榨、无情的杀戮,致使受刖刑(一种酷刑,砍掉一只脚)的人多致使齐国“市”上草鞋跌价而义足涨价,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另一方面,田氏家族已经过多代人的惨淡经营,传到田僖(xi)子时代,家族势力更加壮大。田氏即趁民不聊生之时机,向民众施以小恵,竟无视官府的禁令,私设“家量”。当民众遇到灾荒或缴不上赋税而向他借贷时,常常用“家量”(大斗)借出,以“公量”(小斗)收回,正是以度量衡为手段,笼络了人心,同时也是与旧势力相抗衡的一种手段。田氏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晏婴的高度重视,他力谏齐景公,希望们不要太奢侈,减轻民众的赋税。齐景公非但不听,还把晏婴打发到晋国,这才有晏婴与叔向的谈话,在酒过三巡后发表了上述一番言论。
田氏代齐并统一度量衡
齐景公逝后,齐国又因统治内部发生斗争,田僖子趁机当上了国相,开始执掌了齐国大权。田僖子逝,田成子立为相时,感到夺取齐国政权之时机已到,一方面效仿前辈们以大斗借贷小斗收回的手段笼络民心,把广大民众聚集到自己身边;另一方面他还大力发展经济,在田氏管辖的范围内整顿物价 ,繁荣市场。据史书记载,当时在田氏采邑内,山里出的竹木、海里产的鱼虾十分丰富,而且价格还很便宜,与国君控制的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百姓欢呼着田氏“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田氏家族的势力已足够壮大。至公元前404年,终于用武力夺取了姜姓齐国的政权,史称田齐。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田氏家族始终利用以家量贷,以公量收的办法。在取得政权后,又立即以“家量”为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废除了旧时齐国的“公量”,这一事实可以从出土的器物中得到证实。1857年,在齐国故地山东出土了置于“左关”地方征收赋税的三件大型量器:“子禾子铜釜”、“陈纯铜釜”、“左关铜 ”。经过实际测量,铜 容2070毫升,两件铜釜分别容20460毫升、20580毫升,正是十进位制。此外,近几十年,在齐国故地出土了一些量器,其中有6件型制相仿的铜量,其容量皆合当时的5升和10升,而在临淄出土的多件陶量中,有两件自铭为“ ”(升),约合209毫升,约相当于“铜 ”的十分之一。“ ”很可能是一斗的容量。
综上所引史书以及实物互为佐证,可对齐国容量制度作如下分析:齐国早在春秋时期已有一套完整的容量制度:①4升=1豆、4豆=1区、4区=1釜、10釜=1钟;②齐国除了有全国通行的“公量”制外,田氏还自立了一种“家量”,家量比公量大了五分之一,由于“家量”未被禁止,常常在陈氏家族认为有必要时与“公量”并用;③齐国旧有的“公量”是豆、区、釜、钟制,皆为四进位,釜至钟为十进位;田氏代齐后,量制已采用当时在各国比较通行的升、斗、斛制,改四进为五进位,并逐步形成升、斗、釜(斛)十进位制,后废除了齐国的旧制,并与其他各诸侯国基本保持一致。所见齐国量器多为战国后期,故皆多为十进位制。
世通仪器检测在全国有多个实验室欢迎来电咨询:陈工(广东,江苏,陕西,河南,重庆,四川,福建,安徽,浙江,江西等等)均可上门检测,校准证书带CNAS,出证书快,证书可加急,(主要业务:仪器计量,仪器校准,仪器检测,仪器校验,仪器外校,仪器校正,仪器测量,仪器测试,仪器标定,仪表计量,仪表校准,仪表检测,仪表校验,仪表外校,仪表校正,仪表测量,仪表测试,仪表标定,量具计量,量具校准,量具检测,量具校验,量具外校,量具校正,量具测试,量具测量,量具标定,器具计量,器具校准,器具检测,器具校验,器具外校,器具校正,器具测量,器具测试,器具标定,设备计量,设备校准,设备检测,设备校验,设备外校,设备校正,设备测量,设备测试,设备标定,仪器检验,仪表检验,量具检验,器具检验,设备检验)报价流程:发公司名称和仪器清单-收到清单开始报价-价格合适预排时间上门检测或者寄实验室检测-检测好1-5天出证书-寄回证书-付款。
秦统一度量衡在历史上虽然影响十分深远,但毕竟享国不久。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仅12年便去世,二世胡亥在位不到3年秦朝就灭亡了。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后,首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封建秩序,继承和发展秦制,度量衡也基本上是秦制的延续。然而在西汉刘氏家族执政的200多年中,也没有对度量衡作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在中国度量衡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理论文书和标准器物的制作,都产生于一个特殊时期、特殊朝代——新朝。那么这一切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
西汉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终于步入了危机深重的末途。在母后干政、外戚擅权的历史条件下,王莽被其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看中,急召入宫掌管了朝政。
翻开任何一部历史文献,无一例外地把王莽形容为惯于耍弄阴谋的野心家、两面派。在尚未登基之前,他表现得极其谦恭、忍让,广泛网罗知识分子,千方百计收买人心。一旦时机成熟,登上帝位后,又立即不顾一切地横征暴敛,其府库中仅黄金就达60多万斤。在他当皇帝的短短17年中,推行了一系列复古改制政策,一部《周礼》几乎成了改制的蓝本。王莽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和措施,不但给人民带来无数新的灾难,同时也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王莽从篡位到改制,可以说全面失败,度量衡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影响极为深远,这值得我们思考。
王莽“代汉立新”正式当上皇帝,虽然是公元9年,但在此之前20多年中,也一直为后篡位作各方面准备,网罗大批儒学名士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王莽大权在握的元始年间(约公元3年),召开了中国历史上次科学家大会。会上讨论了有关天文、历算、钟律、度量衡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度量衡部分对历代度量衡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后来被《汉书》的作者班固看中,又经过删减,弃其伪劣,后编入《律历志》上篇。此后《汉书·律历志》成为度量衡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书·律历志》度量衡部分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曰备数;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数即一、十、百、千、万。有了数才能推生出律历、制造器物、制定度量衡。和声是指乐律之事,而黄钟律又与度量衡互为参校。审度、嘉量、权衡三篇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度量衡的单位名称和进位关系,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它们都以十进位;容量单位是:龠、合、升、斗、斛,其中除二龠为一合外,其他均为十进制;权衡单位是:铢、两、斤、钧、石,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在此之前,度量衡单位都散落在各种史籍中,《汉书·律历志》在考证了历代经书史籍的基础上,对度量衡单位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给后代留下了可靠的资料。
2.度量衡的三个基本量都以黄钟来复现:九寸正合黄钟律管之长,并以累黍作直观验证。一旦后代度量衡器被销毁或丢失,就可以与黄钟律管、累黍相互佐证。故汉以后的历代,凡追溯古度量衡制者,无一不以黄钟律管和累黍为依据。
3.度量衡三者标准器的形制、材质、制作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成为研究、考证汉代度量衡器的重要依据。
4.有关管理度量衡的行政部门、高的职能长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刘歆等提出以黄钟为度量衡标准,绝非凭空设想。早在《尚书·虞书·舜典》中就有记载:每年的二月,虞帝、舜要到东方各地巡视。将日、月、年等历法协同起来,把乐律与度量衡统一起来(“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汉书·律历志》开篇句话就引《尚书·虞书·舜典》曰:“乃同律度量衡。”作者认为,律历度量衡都做到统一,就能使远近齐一,立信于民。夏、商、周三代都遵循这一法则,故法律制度也都完备起来了(“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三代稽古,法度章焉”)。而《汉书·律历志》却明确以黄钟为度量衡标准,并以累黍为介质,互为佐证。
古代律管可简称为“律”或“管”。声是无形的,要发声就制器,律管就是用来发声的器。有器就必有形,能发出黄钟宫声的律管,它的长度、口径都是固定的,否则音的高低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人的耳朵一般都能感觉得到。要把有形之器定量化,就需要通过测量把发出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的长度和口径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确定一个可视的客观标准了。反过来这支有固定量的律管也可以作为度量衡的标准。刘歆等人正是对律与度量衡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入的理解,才把黄钟律管通过度量衡定量化了。
汉代一尺长为23.1厘米已沿袭了一千多年,黄钟律管之长也绝非刘歆等人能随意改变的,度量衡借助与其他物质进行比较,其量值才能复现并传递。用什么物质复现一尺的长度呢?在刘歆之前就有采用人的头发、马尾、粟、大麦、人体等定尺,但其准确度不高、重复性不好、可操作性也不强,有的也无法与汉尺相吻合。究竟用什么物质既能复现一尺之长,同时还能与黄钟律管的长度、容积和度量衡三者中的某一个单位量相合呢?刘歆等人除了查找古书外,还委派许多人四处寻找能达到上述条件的物质进行实验,后终于找到取代常常食用的谷物——黍。黍子是一种耐干旱的作物,它外表坚硬、不易损坏,不过它的品种很多,大小也有差异。如何能尽量选择每一粒黍正好与一分的长度相吻合更为重要。刘歆下令把各地的黍子都集中起来,又把它们分成大、中、小三等,分别排列,测量它们的长度、容积和重量。后终于得到了理想的结果,即某个品种中等大小的黍(可惜他没有提到用的是哪一个品种),一粒相当于一分,90粒黍即合黄钟之长,100粒黍当一尺;1200粒黍又正合黄钟律管之容,与一龠相当;所容的1200粒黍之重量约略相当于12铢。终于巧妙地将律管、黍与度量衡三者联系起来。这就是《汉书·律历志》所说的:“度者……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量者……本起于黄钟之龠。……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权者……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一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这简短的几十个字,对度量衡与黄钟、累黍的关系作了清楚的交代。度量衡与黄钟律互为佐证,再以累黍为介质,相互参校,即可以记载于书,形之于物了。有了器物、有了数据,后人也就可以具体操作了。
今天看来,这些数字虽难免有拼凑的成分,但是按照刘歆提出的条件,后人经过多次实验,证明大体还是相当的。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刘歆能提出这样一系列完整的理论,极其不容易,必定经过寻经查典作为理论根据,还要广泛搜求各种实物与律管、度量衡器相互印证。正因为他对乐律学有很深的研究,对黄钟律与黄钟律管的发音又做过无数次的实验,严格地确定律管的长度和管径后,再去寻找各种自然物与尺、律管的长度、容积反复校验,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功。
再从另一方面探讨,黄钟、累黍还包含着非常深刻的科学含义,即构成了建立古代度量衡标准的原理:以黄钟律定度量衡标准,与现代人建立自然基准的基本思想极为相似;而选用100粒黍横向排列定一尺,又选用1200粒黍定容量和重量,完全符合今天数理统计的原理。
黄钟、累黍的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就被班固选入《汉书》成为《律历志》的重要篇章。汉以后历代更是引发了各种讨论:遵循者、赞誉者、怀疑者、批评者无数,却从未能全盘否定,更无人提出新的理论取代它。
历史上早验证黄钟论点的是荀勖。汉代末年,由于战乱纷扰,各种礼仪器物包括度量衡器大多已消亡,晋武帝时,令律历学家荀勖考证古乐律。荀勖凭着他丰富的乐律知识和聪慧的听力,判定当朝宫廷内的太乐八音不和。究其原因正是东汉至晋的尺度长了四分有余,尺度增长了,律管也随着加长,造成乐律失准。于是考证了各种古器并相互校验,终于制定了一支古尺,用此尺重定律管长度。后来经过证明,荀勖所定的古尺与古律都与秦汉时的尺度和黄钟宫声完全相符。可见,律与尺相互校验是可行的。
其后,李淳风在考证唐朝以前历代尺度时说:用律与度量衡相互校验,再用累黍等各种方法是可行的(“以律度量衡,并因秬黍,散为诸法,其率可通故也”。)他以“莽量尺”作为基准(列为等),与他搜集的汉以后魏、晋直至隋,前后17个朝代,27种尺与等尺作比较,分别按尺度的长短列为十五等,后来又被收入《隋书·律历志》,成为后人研究这期间一尺之长的重要历史资料。因此,“十五等尺”在度量衡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朝对度量衡与乐律、累黍的讨论,主要见于朱载堉的《乐律全书》。他为了验证黄钟律管、累黍的关系,甚至跋山涉水寻找合适的竹管,还亲自种植各种黍加以验证。后还是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的条件下,找不到另外任何物体可以取而代之。
清朝对前代尺度考订,主要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康熙在考订黄钟律和累黍时,亲自验证,后提出横累100粒为古尺,竖累100粒为清营造尺。他的这一做法十分巧妙,即把古制寓意在其中,还把清朝长32厘米的营造尺,也用累黍(竖排)的方法排列了出来。
刘歆等在采用累黍定度量衡时,不仅确定以黍为中介物,而且还明确指出要取中等大小的黍横向排列。能作出此具体规定,已远远超过了前人,更给后世提供了复现条件。尽管后代也曾有人提出许多异议,如“岁有丰俭,地有硗(qiao)肥……”等,这些不利的客观条件,确实使它的复现不可能做到十分。但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度量衡器本身也只能做到相对准确,以累黍定度量衡产生的相对误差,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可厚非的。直到今天,当研究者们对黄钟律管、累黍与度量衡三者的关系做了各种实验后,证明基本上能够达到复现目的,这也正是其成功之处。刘歆等人提出的有关度量衡的一系列构想,就是在今天,仍不失其耀眼的光辉,在世界度量衡史上也是的。
《汉书·律历志》还对度量衡标准器的规格、型制、特点以及所达到的量值都作了详细的说明,这也是其重要成就之一。
世通仪器计量检测校准中心
东莞总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厚德村上梁洲工业区
江苏分公司地址: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嘉路379号区
重庆分公司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水土联东U谷科技园)万宝大道184
本公司同时拥有广东东莞仪器校准实验室、江苏昆山仪器校准实验室和重庆仪器校准实验室,其中东莞世通仪器校准实验室注册资本2500万元,获国家CNAS认可编号为L3170,江苏世通仪器校准实验室注册资本1000万元,获国家CNAS认可编号为L6634,实际投资资本超过3000万元,并都建有标准规范化科室,实验室占地面积近万平米,仪器校准设备1000余套,通过国家CNAS认可项目691项.向往光明是人类通性,是在昼夜交替中人源于生活的体验。
我八九岁时,村里还没有拉电,人们的日常生活照明主要靠煤油灯。记得我家东厦子房窗台上靠南一侧,一字摆着八九盏自制的煤油灯,煤油灯很简单,瓶子里装一些煤油,瓶盖上焊一节小铁管,铁管里穿一根棉线灯芯就成了。
每到夜幕降临时,总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母亲点一盏灯,一手端着,一手遮着,走进厨房,准备晚上一家人的吃喝,大嫂端一盏灯,到上房西屋,在织布机上继续她天黑前还没织完的布,年轻的二嫂,会端上灯到上房后门外,给猪剁草。二门子里,点着一盏灯,供家人进进出出照明,也许能碰上五哥,他在忙着用桶给家里提水,母亲会点上另一盏灯,放在火炕窗台,为我们一伙玩耍的小孩照明。有时,我们可能会不小心,用枕头把灯打翻。家里的一盏盏煤油灯,虽然不怎么亮,但到处有灯,还是感觉家里很亮堂。
爷爷是大队医疗站医生,平时就住在医疗站,爷爷用的是一盏造型漂亮的玻璃罩子灯,记忆中,那盏灯特别明亮,常看见爷爷在灯下带着老花镜给来看病的老乡开处方,或端着灯到药房抓药。在卧室,有时能看到爷爷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看书,老人家魁梧的身影照在土坯墙上,一动不动。窗户上,翠绿色的绸窗帘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隐隐约约能听到不远处煤炉子上烧水壶的吱吱声。每当我给爷爷送完晚饭,已经走得很远很远,回过头,依然能看见那翠绿色的窗户很亮,似乎给全大队的人都带来光明。
刻入脑海中亮的灯,是村小学西边戏台里,晚上演革命样板戏点的那四盏汽灯,夜幕下,当这四盏灯亮起,从东西两村望去,如同白昼,把全村老老少少不由自主的吸到台前。也许是灯亮的缘故,不论是唱红灯记还是演红色娘子军,人人群情激昂,甚至连拉大幕的、给汽灯打气的都按捺不住兴奋,台下的小孩更是如野地里的马驹围着场子撒欢。
曲终人散,当汽灯遽然熄灭时,一切被黑暗罩住,在等大哥大嫂回家的我,刚才的兴奋劲,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又会无形中生出对黑暗的恐惧。
总期盼着早日能过上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
后来,村上拉了电,家里每个房子都接了灯,甚至门楼上都安了灯。父亲喜欢亮堂,只要晚上他从十几里外的公社骑车回到家里,会把前前后后的灯都打开,家里好像一下子灯火辉煌起来,一家人坐在上房亮的地方,分享父亲带回来的半口袋苹果,或是在供销社称的二斤白皮点心。
上高中时,学校常停电,总会看见教室里点着的一盏盏希望的灯,蜡烛、煤油灯、罩子灯、马灯,五花八门,烟雾缭绕中,同学们追逐着大学梦。晚上,男同学们争着在教室睡觉,希望夜深人静后能点上灯再多学一会儿,那灰暗的灯光,一闪一闪,或将预示着,将来会成就一个个大学的学子。
清晨起来,阳光明媚,俊男靓女们齐刷刷的黑鼻孔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衬托着那一个个朝气蓬勃、阳光灿烂的笑容。
岁月如梭,生活在如今的城市,总会遇到这样的景象,晚上走过繁华的街区、商业圈,到处是如极光般的强射灯、冲击的大屏幕、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大红大绿的门头、不停晃动的LED屏、光亮透明的商城、流光溢彩的高楼大厦、美轮美奂的古建筑。偶尔有块草地、树林或小河,都会照得绿树如荫,碧波荡漾,恍若仙境。笔直的大道,两排亮透天的卤灯还嫌不够,硬生生的再嵌套两溜富有格调的仿古灯。交通执法,公路上布下那么多强闪光灯,非要拍得那么清楚吗?
这世界怎么了,难道没看见雾霾在无声抗议,干涸的土地在哀嚎,人类莫非要加速毁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悠着点吧,城市不会因灯亮就更文明一等,没人会因灯不亮就瞧不起我们,商场再亮未必就能挡住人们去网上购物的热情。
看着、想着那令人生厌的光污染,有时,我莫名其妙的怀念起黑暗来,真希望在夜里看窗外是一片漆黑,回归自然。
偶尔,我会胡思乱想那自然界中光的尽头,究竟是不是黑暗。
晚上,小孩用手电筒照向天空时,总能看见光柱有一个末端,那末端是一片漆黑。
白天,阳光普照,水下两米能看见光,可在深海是一片漆黑。
夏季,回渭北老家看父母,当夜幕降临,凉风习习,一家人散坐在后院石磨板旁,喝茶聊天,仰望苍穹,满天繁星,那一颗颗星星不就是一个个如太阳般的恒星,它们自身发出的光,在起点,岂止是光芒万道,可他们照到我们脚下时,成了光的尽头,一片漆黑。难道光的尽头真的是黑暗。
我突然想起光的波粒二相性来。
近,科学家拍摄了几幅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图像,图很美。看着美图,我在思索那光的原本性,它不论是波动性还是粒子性,具有能量是不变的事实,它在自然界传播过程中,作为能量总会逐渐转化变弱,当能量转化完了,光也就到了尽头,剩下的只能是黑暗。
城市生活的人们啊,大家在漫漫长夜当把光污染发挥到时,人类离黑暗还能有多远。
关于激光武器的报道,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集,据说,激光武器,可在瞬间摧毁战舰、击落战机、致盲卫星,想想用巨额财富堆积起来的战舰、战机、卫星,它是攫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巨额能源资源建成的,当激光武器开启时,瞬间毁灭的应该就是我们自己。
据报道,科学家已能在光子芯片上捕获和操控光子,由于光是世界上速度快的信息载体,捕获和操控光子可能会引导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但这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会把我们引向何方,我还想象不来,它可能是普通物质世界与暗物质世界的通道吧。
暗物质,科学家早已开始研究,对于它的理解是相对于普通物质而言,即不为人眼所看到,也不被目前的仪器所观测,所以称之为“暗物质”。其实它根本就不发光、不反射或折射光,不与光和各种辐射发生任何作用。暗能量,是比暗物质更加奇特而重要,是看不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存在,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皆是由它来推动的,而且它正推动着宇宙加速膨胀。有科学家认为暗物质、暗能量二者应该是一体的,就像我们普通物质组成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一般。
人类目前大概知道的是,宇宙物质的构成成分中,约4%是普通物质,22%是各种暗物质、约74%是暗能量,总之,暗物质暗能量至少占整个宇宙构成的96%以上,可见,暗物质暗能量是宇宙构成的主流。
如果暗物质与普通物质可以相互转化是个什么形态,人转化到暗物质态,是否就成了宇宙人,外星人是否就是从暗物质世界跑到普通物质世界的例证。
光的尽头是什么?我回答不了。
有机会,我要问问我那些搞天文研究、半导体照明研究、太阳能光伏研究、光电信息研究、激光研究和暗物质研究的同学们,那光的尽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