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功能包括:
再生风高温保护
转轮阻塞报警与保护
再生侧过滤器阻塞报警
处理侧过滤器阻塞报警
转轮意外停转报警及保护
关机后再生风延时控制
风机过载报警以及保护
湿度自动控制(提供开关量信号给电加热再生器)
处理侧进风温度显示
处理侧出风温度显示
再生侧进风温度显示
再生侧出风温度显示
再生侧再生温度自动控制
中国的转轮除湿机成熟之路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技术提升(特别是核心技术的掌握)、运行能效的提高、产品功能和外观的多样化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国家还需要出台相关标准来引导促进和规范转轮除湿设备市场。
除湿方式的种类
1.冷却除湿
将空气冷却至露点以下,再除去冷凝后的水分。在露点为以上的场合有效。
2.压缩除湿
对潮湿空气进行压缩、冷却,分离其水分。在风量小的场合有效,但不适宜于大风量。
3.固体吸附式除湿
采用毛细管作用将水分吸附在固体吸湿剂上。可降低露点,但吸附面积大时设备也随之变大。
4.液体吸收式除湿
采用氯化锂水溶液的喷雾吸收水分。露点可降至左右,但设备较大,而且更换吸收液。
5.吸附转轮除湿
将浸渍吸湿剂的薄板加工成蜂窝状转轮,进行通风。其除湿结构简单,经过特殊组配露点可达-70℃以下。
组合除湿的优点 :
在夏天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湿负荷大:这时,湿负荷有两个处理段同时负担,充分发挥新风表冷器在高温和高湿工况下的除湿,除湿量大的特点,除去空气中大部分的水份,并降低空气的温度;而当冷冻除湿效率下降时,再经过转轮除湿,使空气湿度达到低湿控制要求; 这样,系统充分利用了两种除湿方法的优点。而在其他季节,如春秋季节,由于湿负荷下降,此时,通过制冷系统的能量调节,控制前冷后的空气温度,湿负荷完全由除湿转轮段承担。系统后冷和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送风温度。
按使用功能分,可分为:一般型、降温型、调温型、多功能型。
一般型除湿机是指空气经过蒸发器冷却除湿,由再热器加热升温,降低相对湿度,制冷剂的冷凝热全部由流过再热器的空气带走,其出风温度不能调节,只用于升温除湿的除湿机。
降温型除湿机是指在一般型除湿机的基础上,制冷剂的冷凝热大部分由水冷或风冷冷凝器带走,只有小部分冷凝热用于加热经过蒸发器后的空气,可用于降温除湿的除湿机。
调温型除湿机是指在一般型除湿机的基础上,制冷剂的冷凝热可全部或部分由水冷或风冷冷凝器带走,剩余冷凝热用于加热经过蒸发器后的空气,其出风温度能进行调节的除湿机。
多功能型除湿机是指集升温除湿(一般型)、降温除湿、调温除湿三种功能于一体的除湿机,在无室外机(风冷)或冷却水(水冷)时仍可选择升温除湿功能进行除湿的除湿机。
除湿机和空调除湿的方法是不一样,它们的主要区别为:用空调除湿会使整个房间的温度迅速下降,达到除湿的效果,在夏季和炎热的情况下用的较多;而除湿机除湿是机器内部的局部降温,将空气中的水分排出去,空气的温度会略微上升点,但是总体的温差不大,在一年四季都能使用,而且也不耗电。转轮除湿机应该避免放在离热源近的位置,通风出口的流畅,通常情况下,除湿机放置在房间的中间位置时好的,四周有足够的空间,好不要堆放物品。确保空气流通,这样除湿的效果更为明显。
转轮除湿机在国外的发展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瑞典,在国内的发展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日本、瑞典等少数发达国家,由当初单一的氯化锂除湿转轮发展到活性硅胶、分子筛、有机合成材料等多种除湿转轮;而国内限于多种原因,到只有氯化锂除湿转轮趋于成熟,硅胶、分子筛材质的还极不成熟。
我们在二十多年生产和销售除湿转轮及整机中累计出经验:在正常使用时(按一年运行300天,每天按运行8小时计,温度要求20-45%范围内),国产除湿转轮的使用寿命是两到三年,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吸湿剂会逐渐衰减或脱落直至干燥风出口的温度达不到用户需求,这时需更换除湿转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