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印刷设备越来越,许多设备已经和国际水平是同步的,机器之后印刷速度是成倍提高,而印刷速度越高,油墨的黏度调整就越低,而低黏度高浓度的油墨,正适合这一发展要求。白色油墨黏度的高低除了主树脂和助剂调整外,钛白粉的吸油量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在色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尽量调低吸油量,有利于高浓度低黏度油墨的配制。目前国外一些针对性的产品,吸油量不足15以下,国内相关的钛白粉约在20左右,差距还是比较大。
要适应氯化法工艺,还需要将钛精矿提炼成高钛渣。这样一来,氯化法的生产流程就不见得短,成本不见得低。一份欧盟联合研究中硫酸法对环境存在不同方面的隐患,并非谁更环保。氯化法能节约能源、减少废水排放,但其废物比硫酸法产生的废物毒性更大。
其实在钛白粉产品类型上,改良硫酸法也有优势。改良硫酸法既可以生产产品金红石型钛白粉也可生产中低端产品锐钛型钛白粉,而氯化法仅能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虽然也可转化为锐钛型,但是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增加工序,这就增加了额外成本。虽然是发展大趋势,关键技术难掌握。
经过多年的技术摸索和攻关,生产工艺被逐个破解,钛业终于在2001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套万吨级氯化法钛白粉核心装置——氧化感应器,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经过20年的努力,才逐步实现了装置的建成投产、达产和连续运行。
目前国产氯化法装置同国外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一是国产氧化反应器运行周期只有3周以上,但与国外氧化反应器长达六七周期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二是产品质量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钛白粉的粒度和晶型控制上。表现出白度、消色力、遮盖力。耐候性等指标有差距。
三是在关键设备的制造上,国内制造质量尚不能与进口设备相比。四是在单体设备产能上与国外尚有差距。
加上氯化法与硫酸法工艺流程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对生产技术和装备材质的要求非常高,而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这种技术水平,同时我们并没有自己的自主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又难以引进。这也是氯化法在我国未能推广的重要原因。
钛白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TiO2)的白色颜料,有金红石和锐钛型二种结构。钛白粉具有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着色力、遮盖力及白度,是世界上性能佳、应用广、用量大的白色无机颜料,已成为世界无机化工产品中三种销售额大的商品之一,仅次于合成氨和磷化工产品。
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橡胶、油墨、化学纤维、电容器、搪瓷、食品、化妆品等工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