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通知》把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项目划分为医疗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药品耗材管理、运营管理、运行保障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管理及基础与安全10个工作角色,每个工作角色逐个细分至共计33个业务项目。
其中,消毒与循环物品管理位列第19项,归类于药品耗材管理,项目说明涉及消毒供应物品、重复清洗物品的发放、回收、清洗、打包、消毒过程信息记录与处理。
评估项目的具体要求,《通知》也逐级给予了说明:
级别0:采用手工方式管理消毒物品的使用记录和质控报表。
级别1:管理部门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消毒与循环物品管理记录,制作电子数据报表。
级别2:(1)管理部门能够通过消毒与循环物品管理信息系统记录消毒与循环物品管理数据;(2)管理部门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汇总生成报表。
级别3:(1)能够使用机读标识管理消毒与循环物品,如条码、RFID等,记录循环物品的发放与回收;(2)能够采集消毒清洗等环节的质控信息,生成综合管理报表。
级别4:(1)各科室能够查询循环物品的状态信息;(2)能够将消毒包与手术患者进行关联。
级别5:(1)能够统一汇总和展示消毒与循环物品管理数据;(2)能够从各科室相关系统直接获取细化分类的消毒与循环物品管理数据,如消毒包用量、种类、成本等;(3)有指标分析与对比查看管理工具,能够进行历史数据对比。
医用织物洗涤要达到的终目的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切断感染源,织物的洁净。医用织物洗涤要确保达到理想的洁净度,消除感染源,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医用织物的使用寿命,尽量维持织物的颜色。织物洗涤过程中,洗涤剂的科学合理使用和洗涤设备的安全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洗涤流程的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织物洗涤费用和报损。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要求,洗衣房须要设置清洁区和污染区,且分区之间设置全封闭的隔离屏障,使用后的织物只能通过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进入污染区。在污染区进行收集、分拣、洗涤和消毒,在清洁区进行烘干、熨烫、折叠、储存和发放。依照规范要求,对我院织物洗涤进行流程管控。为确保重度感染性织物交接妥当、避免交叉感染,在肺炎期间设立污染区,抓好分类收集、污物回收、分拣、洗涤、整理、储存、运送发放等控制点。
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整体设计,做到合理的建筑布局、科学的工作流程、的设备配置,引入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现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发展,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1.应成为相对立的区域,设在靠近临床科室的位置。
2.布局呈通过式,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进行排布
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单向流程,不交叉。洁净区压差污染区。
设空气净化调节装置,采取正压送风方式,以空气洁净。
3.按洁净度要求不同,将消毒供应中心规划为:
生活办公区:设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计算机室
污染区:接收、分类、清洗、消毒
清洁区:检查、打包、灭菌
无菌区:无菌物品储存、发放
一般工作区:器械库、被服库、敷料库
两工作区之间设缓冲区:在此洗手、更鞋、更衣
4.工作流程:清洗-消毒-检查-准备-打包-灭菌-储存-发放
5、各工作区域(地面、墙壁、服装)可采取明确色标标志
6、消毒供应中心建筑面积设计应与医院规模相适应,以每张病床0.7-0.9m设定建筑面积。
消毒供应中心配套设施有:清洗消毒机、等离子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空气净化器、连续封口机、纯水设备、干燥柜、两槽污物清洗槽、长槽污物清洗槽、密封下送车、包布车、器械托盘、自动传递窗、篮筐运输车、污物车、九门鞋柜、器械柜、器械检查台、不锈钢平板车、敷料车、多层转运车、污衣袋、双面篮筐存储架、器械检查放大镜、平板货架、敷料柜、一单元单门互动传递窗、双通柜、库房垫板、无菌物品车、单面篮筐存储架、污物接收台、双通柜、运物车、下收车、密封运输车、高压气水枪、标准篮筐、传递柜、多功能台、敷料柜、六单元单门互锁传递窗、清洗工作台、污衣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