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是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其中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被称为“中国传世名画”之一。
张大千
(1899.5.10~1983.4.2)
今天(4月2日)是张大千逝世35周年纪念日,张大千不仅是世界的书画家,也是书画界公认的寿星,他活了84岁,在七八十岁的高龄仍然创作出了不少出色的画作。
人们普遍认为,张大千健康,与其一生致力于研究书画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与其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之道也是密不可分的。
郑板桥(1693-1765 ),清代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初期我国书画艺坛上,升起一簇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艺术,这就是画史上的“扬州八怪”。他们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而在这些的群星里,为皎皎者应首推郑板桥。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间作梅花、古松等。他不仅是一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的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书法,标新立异,自成一体,堪称稀世之珍。故时人称他“三绝诗书画”,不为过誉。
郑板桥除了绘画、书法外还对诗、词、歌、赋、小唱等均有精深的研究,尤其他的诗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在清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郑板桥的诗摆脱了清初一些诗词专讲神韵格调的束缚,继承了《诗经》和唐代“杜诗”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具有民主性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表现形式。郑板桥的代表诗作.如《悍吏》、《私刑恶》、《逃荒行》、《还家行》、《思归》等,都是积极关注社会的忧国忧民之作。
范曾先生出身于中国延绵450年不断十三代诗人的文化世家。他于文、史、哲诸领域博古通今、通邮中西,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他的文、史、哲著述中,所透露的人文关怀为国内外学界所共称,而其文章之雄奇优美,多次被誉为海内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化特别顾问,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趋近自然”“根本善”的专题报告。1984年,日本冈山县建立范曾美术馆,为中国于世界享此殊荣者。1986年,范曾先生捐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范曾先生宅心仁厚,慈爱博施,曾被命名为“中国慈善家之ー”。
范曾先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著有《大丈夫之词》《中国画研究法》《经史漫步》《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范曾简墨》《尊贤画集—范曾与八大山人神会》《范曾诗文集》《范曾诗稿》《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老庄心解》《论文学》《趋近自然》《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大木葱茏》等约150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130部。
范曾先生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书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