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跌水和景观亭结合,空间效果更加饱满,富有诗情画意。假山瀑布之上设置了木栏杆和水车,增添了几分乡野情趣。假山瀑布、小桥流水、植物凉亭,这些丰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各具功能,观赏性强。假山群落中加入了仙鹤雕塑,场景立即鲜活起来,富有中国山水画的仙灵之气。将假山水景作为入口标志景观,简洁大气,强调了山水游园主题。
小区入口节点标识用山石瀑布来表现,更能体现生态家园的主题。红褐色的假山石,产生一种热带地域风情的美感,在景观设计中应多推敲和尝试不同材质。雕塑感非常强的园区大门,红褐色鲜明夺目,配以从高处跌落的瀑布尤为壮观,留给游客深刻的印象。
在设计此种植物组合时,少量出现的黄色和紫色的观花植物可以使整个组合在达到较好协调性的同时也能组合中其他植物元素的特色。不论紫色和黄色的深浅度,或是选择其他颜色进行搭配,丝兰硬实、直立的叶片从一群体形较小,质地柔软,叶型较圆的植物,如欧亚甘草、马樱丹属植物丛中伸出,其在叶型和外形上的反差都将形成较强的视觉效果。
观叶植物经过巧妙搭配组合能给从宁静舒适的感觉。在处理这种组合时,绿色深浅程度的细微差别可作为安排植物位置的一个标准。深绿色的大戟属植物成为浅绿且发白色的蕨类植物的陪衬,同时也将颜色介于两者之间或深或浅的八仙花属植物的叶片出来。此外,叶形、叶片大小、纹落图案的差别也是安排此类组合的重要依据。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是一种石灰岩,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太湖石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是园林四大名石之一。其色泽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太湖石常采用特置、对置和散置的形式置于路旁、庭园入口等地,尤其是置于古典韵味比较浓郁的庭园中;植物的配置,主要是突显太湖石的古典之美。
黄蜡石呈润黄色,石质润泽光滑如同打蜡,因此得名,亦为园林四大名石之一。黄蜡石具有湿、润、密、透、凝、腻等六个特点,其主“色相”黄色也是其成为名贵观赏石的重要因素。黄蜡石数量众多,是为常见的一种景石。它常被特置于公园门口、散置于园路旁、草地中或置于小庭院内。此外,黄蜡石在公园内与水、植物组合造景也十分常见。当黄蜡石特置于公园或景点入口,作为题名石时,其四周通常会配植植株低矮、体量较小的植物,如肾蕨及何氏凤仙、一串红、四季秋海棠等草花。在园路旁、庭园或草地中,体型较小的景石常三两成群地散置,此时会采用乔-灌-草的配植模式,如白兰-黄金榕-花叶良姜+肾蕨,小叶榕-南天竹-孔雀菊+肾蕨+假银丝马尾。在水景园中,黄蜡石亦可置于水景瀑布中,周围配植橡胶榕、垂叶榕、春羽等;或散置于溪流的岸旁,周围配置喜湿的草本植物,如孔雀竹芋、春羽、风车草等,使景观自然和谐。据调查,由于花叶良姜的颜色、质感与黄蜡石润黄色的色泽极为和谐相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公园景石造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