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哪里有黄连种子卖?黄连种子多少钱一斤,这两年种植黄连怎么样,四川珍惜种苗基地为你提供青川县黄连苗,鸡爪黄连苗,胡黄连苗,川黄连种子,重庆石柱黄连。大黄种子,沙参种子,厚朴种子,天麻种子,赤芍种子,黄柏种子,杜仲种子,珙桐种子,辛夷种子等珍惜中药材种子种苗批发供应,黄连种子发芽率高、生长力旺盛、抗病力强、亩产量高、价格便宜等优点。每斤黄连种子几万颗,80元一斤,只要几斤种子就可以种植几亩地.
中药抗生素”需求大增 关注黄连价格走
黄连为我国常用药材。应用、栽培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埸上享有盛誉。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黄连性喜冷凉、湿润、隐蔽,忌高温、干旱、多在1200-1400米半阴半阳山沟坡地腐殖质多的土壤中搭棚栽种。正是黄连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多分布在西南、华中较适宜的小生态中。黄连有味连、云连、雅连。由于前几年来黄连价格有所走低,产地药农种植积极性降低,包地种植的人已经很少,黄连种植面积呈逐渐缩减,致使当前行情起伏较大。黄连主产于四川 、湖北、陕西等地。以重庆石柱产量居全国,目前重庆石柱县黄水镇已经形成全国集散地,全年聚集来自全国的黄连买家。
具有中药抗生素美称的“黄连”需求大增!
黄连作为中药材的重要品种之一,是业内给予较多关注的品种,由于其清热燥湿、泻火效果明显,是消除诸多炎症,尤其肠道炎症效果佳的中药材品种,也是古往今来消炎应用频律高的品种。黄连为家种药材,生长周期为5-6年,黄连生长周期长,生产一旦被破坏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黄连为四十种常用大宗药材,七十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已有家种,黄连属名贵中药材,在名贵中药材中大起大落品种很多,黄连也成为了暴涨暴跌品种之一,也给药农和经营商带来很多利润。如今黄连仍是药商关注的焦点。黄连一般生长了4年便可采挖,采挖时间从9月份开始。产新伊始黄连产地聚集各地商家,人气继续上升,行情呈火爆上涨趋势,其市场寻货商也明显增多,行情当时充满变数。石柱产地购货商多持观望态度,市场行情紧随产地变化,因持货商售货心理不一。
具有中药抗生素美称的“黄连”需求大增!
黄连在需求方面认为没有下降仍具有上升之势,因为现在天然植药中发展快,而黄连具有特殊的功用,以黄连为主料的生产厂家仍不断开发新品种,大家也可以看到以黄连命名的中成药销势一直较好。本人认为黄连作为较大的销售品种,由于种植有所减少,需求虽保持平稳或上升,而市场上也有一部分库存,毕竟中药属殊经济作不同于其它农作物,目前到大量上市还有二个来月,今年的黄连产量少于去年,认为黄连后市仍以平稳运行或小幅上升,不可预知的因素除外。黄连价格上涨的条件是供给小于需求的局面出现,限抗生素令的颁布使具有中药抗生素美称的黄连需求大增。
近来黄连价格一直有新的突破,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库存逐渐减少;在的刺激下药农的采挖积极性一直不减,近期随着新货上市量的不断增多,商家多持观望态度,致使长时间的火爆行情也开始降温,由于该品种生长周期较长,后市仍难大幅下滑,震荡依然能存在。
黄连种植方法(适合哪些地方)
黄连喜冷凉、湿润、荫蔽,忌高温、干旱。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荫。
根浅,分布于5~10cm的土层,适宜表土疏松肥沃,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土壤,pH5.5~6.5,为微酸性。生海拔1500~2300米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或有时栽培。
地理分布编辑
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生海拔500-2000米间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或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繁殖方法
黄连的图片
黄连的图片
用种子繁殖。种子底胚后熟类型。5月上旬种子成熟采收后,选择阴凉较平坦的山坡用树枝搭荫棚,雨水能自然淋入棚内,挖20cm深地作窖,将种子与湿沙在窖内层积贮藏。经早晚及秋季低温,
胚逐渐发育形成。10~11月间种子裂口后撒播于高畦,每1hm2播种子22.5~37.5kg,用牛马粪覆盖。次年2月下旬在畦面搭矮棚遮荫,3月初出苗,拣去畦面落叶,并除净杂草。苗期5~6月间应追施性氮肥催苗,10~11月间撒细碎牛马粪及火灰腐殖土以利越冬。
传统的栽连技术都采用搭棚遮荫,于冬季砍树搭1.2m高荫棚,荫蔽度70%左右,棚内作1.6m宽高畦(厢)。播种后第3年3月间苗圃幼苗已长出4~6片真叶时移栽,行株距10cm×10cm,栽深3~5cm,每1hm2栽苗75~90万株。有用玉米间作与林间栽连技术,冬季在畦面以行株距1.6m见方,间隔栽植麻、桑等灌木及松、杉等乔木。早春2月末在塑料矮棚中作营养钵培育玉米苗。
苗高30cm左右时,在高畦沟两边以株距30cm,叶对叶定向移栽玉米苗,6、7月份玉米叶封垄后即在行间栽黄连。冬季玉米收获后,用玉米秆编织矮棚,为黄连遮荫。次年复栽玉米,约4~5年后灌木已成林,可为黄连遮荫,不再栽种玉米。
黄连收获后在林间整地,施足底肥,还可再栽连;灌木林栽黄连2~3季后,乔木已成林,便可砍伐灌木,在乔木林下栽连。采用玉米和造林遮荫技术栽连,不但不影响黄连产量,同时省工、省料、节约投资,活立木积蓄量比不栽黄连的树林快1倍。
栽培技术
栽培方式
黄连-药用部分
选择土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力强、通透性能良好的油竹杂木林地,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地势以早晚有斜光照射不超过30度的缓坡地为宜。忌连作。
黄连的种植需选种、育苗、移栽等过程。一般育苗2年后移栽,春、夏、秋季均可移栽,栽后前3年,应及时补苗、除草。移栽3~4年的黄连,每年除草3或4次。从第2年起,除留种植株外,均应及时摘除花苔。在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年限和植物的生长要求,调整荫棚的郁蔽度。
栽种
栽种时期
每年有3个时期可以栽种:时期在2~3月雪化后,黄连新叶未长出前,栽后成活率高,移栽后不久即发新叶,长新根,生长良好,入伏后,死苗少,是比较好的栽连时间,群众称为“栽老叶子”。第二个时期是在5~6月,此时新叶已经长成,秧苗较大,栽后成活率高,生长亦好,群众称为“栽登苗”。但不宜迟过7月,因7月气温高,栽后死苗多,脱窝严重,生长亦差。第三个时期在9~10月,栽后不久即进入霜期,扎根未稳,就遇冬春冰冻,易受冰冻拔苗,成活率低,在低暖无冰冻地区,才在此时栽种。
准备秧苗
栽前从苗床中拔取粗壮的秧苗。拔苗时用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住苗子的小根茎拔起,抖去泥土,放入左手中,根茎放在拇指一面,秧头放整齐,须根理顺,不可弯曲,100株捆成一把。拔苗时须根多已受损,失去生机,栽后须重生新根,故栽前在距头部1厘米处,剪去过长的须根。如果采用“通杆法”移栽,须根应留长一些,约1.2~2厘米。剪须根后,用水把秧苗根上的泥土淘洗干净,栽时操作方便,根茎易与土壤接触诱发新根,同时秧苗吸收了水分,栽时秧苗新鲜,栽后容易成活。通常上午扯秧子,下午栽种,好当天栽完;如未栽完,应摊放在阴湿处,第二天栽前仍须用水浸湿后再栽。用钼酸铵1~2∶500千克的水溶液浸根2小时,能促进幼苗发根,加速长势;用高锰酸钾0.5~1∶500千克水溶液浸根2小时,也有加速发根和生长的作用。
栽种方法
黄连
秧苗须在阴天或天栽种,不可在雨天进行,因为雨天会踩紧畦面,使秧苗糊上泥浆,不易成活。栽种方法有3种:一是栽背刀,用具为木柄心形小铁铲。栽时右手握铲,并用大、食、中指兼拿秧苗一把,左手从右手中取1株秧苗,用大、食、中指拿住苗子的上部,随即将铁铲垂直插入土中,深4~6厘米,并向胸前平拉2~3厘米,使成一小穴,把秧苗端正地插入穴中,立刻取出小铲,推土向前掩好穴口,用铲背压紧秧苗。由上至下,边栽边退,并随之弄松畦土,弄平脚印。栽苗不宜过浅,一般适龄苗应使叶片以下完全入土,深不超过6厘米,方易成活,行株距通常为10厘米,正方形栽植,每亩可栽5.5~6万株。二是栽杀刀,即用铁铲压住秧苗须根直插入土。这种栽法栽得快,但成活率不及栽背刀高,一般少采用。三是栽通杆,栽时一手拿秧苗,另一手食指压住根茎,插入土中,食指稍加旋转,抽出手指,随即推土掩盖指孔。此法栽苗较快,成活率也高。
田间管理
黄连栽植后,立即撒施少量牛马粪及熏土称刀口肥。每年早春、夏季种子收获后及冬季10~11月间各追肥1次,春夏以氮磷等性肥料为主,冬肥以牛马粪及熏土为主,施各肥后应培土。第1、第2年培土约1cm,第3、第4年2~3cm。[2]
追肥前应除草,移栽后一二年苗小露地孔隙大,易生杂草,每年应拔草4~5次,四五年生黄连已封垄,结合追肥每年拔草3次。搭棚栽连,当年5月种子采收后应揭去盖棚敞阳,抑制叶的生长,促使根茎充实;林间栽连,栽后第3年开始冬季应修枝亮棚,使荫蔽度由栽连时的70%左右降低到20%~30%。[2]
补苗
栽种后常有程度不同的死苗脱窝,栽后、二、三年秧苗每年约有10%左右死亡,应及时进行补苗,一般补苗进行两次,次在当年的秋季,用同龄壮秧进行补苗,带土移栽更易成活。第二次补苗在第二年雪化以后新叶未发前。在冬季冰冻较大的高山地区,常把头年秋季栽种的秧苗拱出地面,故在雪化后要详细查看,将拱出地面的秧苗用手按人土内,仍能成活。发现死亡秧苗应进行补栽。此后若发现缺苗,应选用与栽苗相当的秧苗带土移栽,使栽后生长一致。
除草
因采取了苗前除草,故宜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在栽种当年和次年,每年除草4~5次,第三、四年每年3~4次,第五年1次,每次在草有2~3片叶时,用扑草净250克、西玛津25~30克、稻田一次净(永川产)2包(三种药施用时,只用其中的一种),与20~30千克沙或磷肥混合,在晴天下午或傍晚,以及阴天均匀撒施于亩黄连土中(只算厢面净面积),用竹竿或树枝扫落入地中。然后,认真观察,若有没有除净的杂草,人工拔除。
追肥
栽后2~3日内应施一次追肥,用稀薄猪粪水或菜饼水,也可每亩用细碎堆肥或厩肥1000千克左右撤施。这次肥料称“刀口肥”,能使连苗成活后生长迅速。栽种当年9~10月,第二、三、四、五年春季5月采种后和第二、三、四年秋季9~10月,应各施追肥1次,共8次。春季追肥每亩用人畜粪水1000千克和过磷酸钙20~30千克,与细土或细堆肥拌匀撒施,施后以细竹枝把附在叶片上的肥料扫落。秋季迫肥以农家厩肥为主,兼用火灰、油饼等肥料;肥料应充分腐熟弄细,撤施畦面,厚约1厘米,每次每亩用量1500~2000千克;若肥料不足,可用腐殖质土或土杂肥代替一部分。施肥量应逐年增加。干肥在施用时应从低处向高处撒施,以免肥料滚落成堆或盖住叶子,在斜坡上部和畦边易受雨水冲刷处,肥力差,应多施一些。
黄连的根茎向上生长,每年形成茎节,为了提高产量,第二、三、四年秋季追肥后还应培土,在附近收集腐殖质土弄细后撤在畦上。第二、三年撒约1厘米厚,称为“上花泥”;第四年撤约1.5厘米厚,称为“上饱泥”。培土须均匀,且不能过厚,否则根茎桥梗长,降低品质。
平衡施肥
在追肥上泥的基础上,广大连农为了提高产量,还在每一次除草之后施用化学肥料促其生长。经对比试验,每次每亩施用50千克过磷酸钙和10千克碳铵为佳比例。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应降低荫蔽度增加光照并可用石硫合剂防治。虫害有蛴螬、蝼蛄等,可用毒饵诱杀。早春有麂子、锦鸡为害花苔和种子,应围以篱笆,加强人工捕杀,减较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