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气突变、水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水温、pH值、盐度、溶解氧)突变,或者有时人为工作(如捕捞、施药、投料)、环境恶化等都会造成南美白对虾触须变红、尾扇甚至附肢变红,这一现象是南美白对虾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表现出的应激反应,随着应激影响因素的稳定,“红体”将消失。但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南美白对虾抗病能力急剧下降,容易感染而诱发病毒病。 人们对南美白对虾病害的认识远不以鱼、蟹等品种;目前对其病害没有药,药物很少。因此,应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曝晒和消毒工作。放苗前排干池水,铲除表层淤泥,晒塘冻土一段时间,放种前2周,用药物消毒。选经严格的检疫的健康虾苗,控制病原体,放养的苗种如带有病毒,养殖中后期,极易在不利环境中产生暴发性虾病。虾苗入池前要用药物严格消毒。 适当补水和施肥,保持水质有一定的肥度,调节水中藻类组成,使绿藻或硅藻成为优势种群,并形成一定的数量,以利藻类光合作用造氧。每7~10 d测1次溶氧、氨氮、pH值等指标,如某一个指标不适,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虾苗放养1个月后,10~15 d用1次微生物制剂,解除池中有害物质;养殖两个月后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