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在我国作为一年生经济作物栽培,是我国特产的重要蔬菜品种。生姜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热带多雨森林地区,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今天给打击推荐用诺普琳叶面肥好以及大姜的种植技术。
一、大姜种植用诺普琳叶面肥好
1.生姜根系细弱、分布浅,重施基肥是高产的关键。整地前每亩撒施诺普琳叶面肥,施肥后翻耕。
2.生姜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需求合理施肥。次轻施诺普琳叶面肥。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但生长期长,通常在苗高25~30厘米、具有1~2个分枝时进行次追肥,可随浇水进行,喷施新高脂膜在植株表面,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3.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立秋前后,姜苗处于“三股杈”时期,对肥水需求量增大,应结合姜田除草进行追肥,喷施诺普琳叶面肥,使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壮。
4.天气干旱时每10天左右灌水1次,高温季节应在早晚浇水;暴雨后要立即排涝,使畦沟畅通。生姜喜阴凉湿润,不耐高温强光,天气炎热时要搭棚遮阴,8月上中旬要把姜株的顶心打掉,每隔7~8天打1次,连续打2~3次;8月下旬生姜枝叶已经繁茂,这时可以把姜棚撤除。收获前3天浇后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能带潮湿泥土,有利于储藏。通常于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
二、大姜的种植技术
1. 生长环境的选择 生姜的生长环境要求温暖,在24 ℃左右能够很快发芽,超过30 ℃的环境长出的芽长势弱。茎叶生长时期白天的适宜温度要求达到25 ℃左右,夜间维持在18 ℃左右,一定的昼夜温差,能够有效地积累更多的物质。生姜喜欢生长在阴凉的地方,对强光耐性不强,因此种植生姜时,需要适当地间种作物或者搭建荫棚,以对生姜起到一定的遮荫效果,防止阳光直射。生姜的根系较浅,不发达,对干旱、涝灾等耐性不强,因此种植地块选择上要求土壤的水分含量适宜,排灌便利。
2.培育壮芽 播种前25 d左右,将作种用的生姜从储藏室中拿出,清理表面附着的泥土,铺在干净的地面上进行适度晾晒,切记不要在强光下曝晒,如果光线强度太大,可以适当盖上草垫,晾1~2 d后将种姜收回放在阴凉的室内2~3 d,并覆盖草垫。同时,要严格选种,将长势弱、肉质发软、颜色不正的姜块淘汰掉,选择未发生冻害、颜色鲜亮、长势肥大、质地较硬的姜块作种。然后将种姜放在25 ℃左右的环境下催芽20~25 d即可播种,此时幼芽长势健壮、饱满;也可选择在避风、向阳的位置造深1 m左右的阳畦进行催芽,长度结合种姜的总量而定,然后铺上干燥的草,厚度约为10 cm,后将姜种放在其中,再盖上干草、搭建拱架、覆上薄膜,夜晚的温度较低,因此晚上要加盖1层草帘,使畦面的温度维持在22 ℃左右。
3.播种 姜种块的重量宜为50~75 g,每块上留1个长势健壮的短芽,然后将姜块浸泡在乙烯利溶液中,15 min后即可捞出播种。播种前为了便于操作,先浇适当的底水,使垄面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播种方式可采取平播法,即在播入姜块时保持水平,并?p轻用手将其按压到泥中,姜芽大致与沟的表面高度一致,播种结束后及时覆土,厚度在4.5 cm左右,然后将表面充分耙平。生姜适宜的播种量为4.5~7.5 t/hm2,折合10万~12万株/hm2。
4.收获与储藏 鲜姜适宜的收获时间一般在11月上旬,此时尚未发生霜冻;种姜可与鲜姜同时采收,也可在立秋时收获,但是一般尽量不要提前收获,以防感染病菌,影响生姜的品质。生姜的储藏过程中,要储藏窖周围的沟渠通畅,以便及时排水。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大姜种植用诺普琳叶面肥好,以及大姜的种植技术。种植大姜的用户可以考虑使用我们的产品,可以给大家带来非常好的收益。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我们产品的可以拨打我们的手机/:,或是登陆网址;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