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叫白茶的不一定是“白茶”,有可能是绿茶!
一直都有新茶友会问:安吉白茶算不算是的白茶,它和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福鼎白茶有什么区别呢?
还有茶友会说道:安吉应该白茶吧,它的名字中不是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了吗,怎么还会有疑惑呢?
村姑陈只想说,茶友们若是想透彻的了解真正的白茶,一定是会遇到有关于安吉白茶的许多疑问,这可能算是一个需要跨越的坎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到底谁是谁非。
《2》
外貌上的区别
总所周知,白茶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它那身浓密的茶毫。
福鼎太姥山的高山白茶从采摘到加工都是依靠着为传统的日光萎凋手法,这样便使得它从一出生到制成干茶,都能够保留住为完整的茶毫。
如此,在阳光的映衬下,原来银灰白的茶毫就更富有光泽,就像是闪闪发亮的银锭子一般,同时,也因为加工工程中不经过揉捻的缘故,使得白茶整体的形态非常完整。
白毫银针、白牡丹以及寿眉都是在芽叶完整的情况下展示在人们面前,在《煮泉小品》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烟火气耳”,可见福鼎白茶凭着制作工艺了原有的滋味。
与之相比的安吉白茶可就完全不同,说是白茶,其实它只是生产于浙江安吉地区的一种绿茶而已。
那为何它会被称之为“白茶”呢,这主要是源于它在采摘时身披少量的白毫,同时茶身是以玉白色或白色为主,在经过加工制作之后,其茶汤中的叶底也会呈现出一种洁白的感觉,故此,人们将其叫做“安吉白茶”。
只是它的的白毫与福鼎白茶相比,那可算是天壤之别了,总有一些不良茶商会对消费者说,安吉白茶这茶的白毫只是看着少了一点,对其品鉴时口感不会多大的影响。
只能说这些茶商就是靠着这两者间所存在的差距,欺骗一些刚接触白茶不久的茶友。
可是,安吉白茶与福鼎白茶在品鉴时,是有着较大的差异。
《3》
冲泡水温的差异
安吉白茶与福鼎白茶就像是来到佛祖面前的真假美猴王一般,经过了辨认后,就可直接一语道破其中的原委,所以,这两者在开水之中就会出现不同。
正所谓: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不论是什么样的茶只要经过沸水的浸润,就能够体现出这茶原本的形态。
冲泡白茶时一定要用烧开的沸水进行冲泡,茶友们可别担心茶叶会因此而被烫伤烫熟,这可算是杞人忧天啦。
它可没有这般的矫情,生长在太姥山上的福鼎白茶,由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让其拥有了大量的内含物质,同时,自身所包含的果胶,增强了其叶片的厚实程度。
这样的茶叶,只有在100摄氏度的沸水中,才能更好的释放体内的各类物质,并且那叶片在沸水中会显得愈加鲜活。
可是,安吉白茶就不是这般,它在冲泡时水温一般是掌握在80摄氏度左右为佳。
这主要是因为安吉白茶的叶片的茎脉较为细嫩,那叶张又较为薄嫩,就好像是出生在富裕之家的阔小姐一般,经不起丝毫的风吹日晒。
所以,安吉白茶只有在如此的水温中才能好的展现出它应有的姿态,若是温度过高,恐怕会像被煮熟透的蔬菜一般,没了往日的那般风采。
真是,有些真金不怕火炼的感觉啊!
《4》
品鉴时的不同
经常会听到有茶友这样说:感觉不论是什么品种的茶,在嘴里好像就只有浓于淡的两种感觉。
其实并非如此,就像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在品鉴时就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
福鼎白茶,由于品种与采摘季节的不同 ,其口感就存在着差异。
白毫银针与白牡丹虽然都是春季采摘的白茶,可是饮用时会发现,银针的汤水清薄,白毫浓密,毫香猛烈,宛如一个常年在山林中的小伙,浑身充满了野性。
而牡丹从品鉴的口就能明显的感受出其身上散发出的阵阵幽花香,似兰花又像莲花,总之就像是一个娇小的女性。
同为寿眉的春寿眉与秋寿眉又有着不同之处,春寿眉带给人一种清甜的感觉,清雅的花香更是增加了它的姿韵;秋寿眉则是带来了一种秋天的成熟之感,果香中夹杂着花香,就像成熟女性特有的魅力。
安吉白茶则就没有这么多的感觉了,与白茶相比,品鉴时可能会稍微略显寡淡吧!
不过,它的滋味在品鉴时却一种清清淡淡的感觉,细细的闻茶香会发现其中有着一种竹叶香,总能给人一种身处竹林之中的体验。
安吉白茶的口感其实与多数的绿茶相差无几,只是它所含有的氨基酸含量略普通绿茶,因此,在品鉴时口感会更鲜爽,清甜。
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安吉白茶总归是绿茶中的一员,是无法像白茶那般有着丰富的滋味。
《5》
将安吉白茶当做是福鼎白茶,那可真是算遇到真假美猴王啦。
在那相识的外貌下与某些茶商能说会道的嘴巴之下,一些新晋茶友总是会将其当做是的白茶买下。
故此,茶友们只有增强对于福鼎白茶的了解,才可能有效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啊,就像考试一样,并没有多少人临时抱佛脚就能够顺利通过测试。
纳兰性德在《浣溪沙·谁念西风自凉》中这样写道: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饮茶,讲究的就是感受茶所带给人的那种闲适之感,体会着茶汤中的清香与醇爽,并且,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其所喜欢的也有所差异。
福鼎白茶与安吉白茶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就是在考验茶友们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