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类主要使用自然火光照明,然后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逐渐进步,出现了固定的照明工具——灯具。据史料记载,中国早的灯具出现在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但生产粗糙,形状不固定。考古学发现,春秋时期的灯具是固定的。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烛灯是烛盘式和烛钎式。由于烛盘灯的灯芯装置非常随意,燃烧速度快,油中的碳未能充分接触空气,导致黑烟漂浮在空中,模糊光线。魏晋烛台不仅有普通的浅腹开灯盘,还有新的管状烛光。
由于油灯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多用于劳动人民和贫困儿童。受宋人欢迎的是油灯。由于蜡烛明亮,油烟小,蜡烛灯主要用于富裕家庭的娱乐和其他夜间活动。火把用于夜间行走、军事活动、旅游探险和山民的日常照明。
单个油灯、壶油灯、壁挂油灯、计时油灯、五管灯、火把松明等花式层出不穷。古代照明燃料的发展战国时代战国时期,没有发达的榨油技术。虽然雌麻和大豆的种植已经普及,但食用情况很多。战国时期,植物灯芯已经固定在油中。
汉代的蜜烛是用蜂蜡制成的,然后是黄蜡制成的蜡烛。汉代出现或流行的灯具燃料还包括牛油、兰膏、油漆、芝麻油等动物油固态燃料。先秦战国时期,兰膏作为燃料出现,在秦汉时期更受欢迎。兰膏是指兰香提取的膏,本质上是一种植物油;《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以美人鱼膏为灯,这里所谓的油漆很可能是从桐树中提取的桐油;麻油应该在西汉早期使用。
魏晋南北朝甚至出现了用灌注法制作蜡烛的技术,北魏贾思协在《齐民要术》中明确提到了灌注法。
魏晋南北朝以后,植物油提取技术突飞猛进,取代了以往作为烛光燃料的动物油,成为主要照明燃料,油灯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