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要如何鉴定?
如果是官窑的话锁制作出来的瓷器十分的规范,薄胎器也是如此,只是在造型上会稍微的差一些,民窑器多表现的是不规整的形状,厚胎器也会更加的粗糙一些。
如果是假冒的同治官窑瓷器在胎釉上大多是比较粗松的,釉色泛白,在釉面上不会显得特别的平净,这个是在购买瓷器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此外同治官窑瓷器在粉彩色料中还往往是会加入很多的粉质,这样的话显得特别的浓厚。
清同治 黄地粉彩喜鹊登梅图大碗
清同治 黄地粉彩喜鹊登梅图大盘
清同治 珊瑚红釉描金喜字碗
清同治 黄地粉彩百蝶喜字盖碗
黄地金双喜百蝶图样
清同治 黄地粉彩万福万寿图茶碗
黄地五福捧寿海碗图样
永乐时期,瓷器的装饰手法日益繁多,不仅画、刻、印、锥或里印外刻,而且还有青花画花、青花加金彩画花、釉上彩绘、雕塑、活环等。
有的器里印花,器外为青花印花,这些装饰是继承了元代枢府窑的传统方法。
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
有细心了解的藏友发现永乐时期的器物底足有两种,一种是有釉底,釉底釉质细腻、光滑,积釉处泛青,呈湖水绿色。还有一种是砂底,这种胎底抚摸如糯米粉的感觉,极为细腻。
由于胎土中含微量杂质,偶见褐色星点。器物底足采用平削的手法,足墙较宽。圈足露胎处泛橙色火石红,足迹露胎处可见护胎釉。
仿品由于是现代机器制作,所以都太过细腻,像塑料一样的感觉,与永乐本朝的粉质的细腻不一样。
仿的逼真的还是要属清三代的仿古瓷,但是再像也只是一个仿品,都能找出不符合当时朝代的一个特征。
永乐时期注意淘炼瓷土,因此,胎质细腻润滑,胎色洁白,较之后来的宣德瓷器胎薄体轻,器型规整;大器的细纱底,有光滑温润之感。永乐胎体有四种情况,分述如下:
① 厚胎:
细润而坚致,但较之后来的宣德及清代康熙的胎质,则是莹润有余而坚硬不足。厚胎多见于琢器类,圆器类也有,多为墩式大碗。因胎釉结合紧密,故釉面洁白,晶莹如玉。
② 薄胎:
器体玲珑、规整。圆器中以大小盘、碗居多,琢器较少见。如白釉、影青双声小罐等,胎体都很细腻轻薄。
③ 松质浆胎:
胎色微黄,若得剖视其足部断面,则可发现胎质有烧结不足的现象。釉面片纹也呈黄色,一般开片纹较小,也有片纹较大的;底部开片较器身为重,甚至有的胎体底足裂有很深的纹路,釉面也随纹路开裂,以指弹之,胎声沙哑。
④ 脱胎:
永乐的脱胎器名传于世,胎体薄如蛋壳,极为轻盈,俗称做“卵幕”。其胎体虽薄,器型却很规整,还能在器上印、刻花纹和款识,技艺可谓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