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佛教造像继南北朝和隋代之后,已逐渐摆脱了外来样式的影响,走向民族化、世俗化的形式,而且已经走出了早期的古朴风格,进入的成熟期,并在题材意义上以反映人间的现实生活为主
如陕西境内的唐代石窟。有太原附近的天龙山石窟,现在仅存14窟。从其中一件跌坐菩萨残体来看,中国古代雕塑家已的掌握了人体比例及结构,衣褶、饰物的写实雕凿能力也十分高超。
佛像雕塑,雕刻艺术种类的其中一种,也是流传时间长的一种。早期的佛像雕塑多见于石雕石刻,后来铜佛像雕塑开始出现,铜佛像大多形体较小而,便以携带供奉于佛寺和信众家中佛龛,或纳藏于佛塔地宫之中,从古流传,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佛像雕塑在尽在温州,已有1000多年历史。分泥塑、樟木雕及石雕、铜雕四类。出于温州塑佛艺人之手的瑞安仙岩寺十八罗汉、妙果寺四大金刚、洞头县天后宫妈祖娘娘、温州江心寺大型佛像等,均以艺术性强而博得群众称赞。青石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3米,被台商购去,供在台湾秀明宫里。
我国传统的泥塑制作方法则不同。在我国的寺庙里,许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辉煌,如果打碎一看,原来是一堆木材、泥团、棉花、断麻、沙子、稻草、麦秸、苇秸、谷糠、元钉等等东西。
等泥塑全干透后产生大小许多裂缝,再加以修补;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洁,然后用胶水裱上一层棉纸,并加以压磨,使表面一层更平正、细致、坚固,再涂上一层白粉(白粉加胶水);是在白色的形体上,根据人物的需要上各种颜色,待全部颜色上好后,再涂上一层油,以保护彩色的鲜艳,到此就全部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