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吊打藏宝人
各个节目组深入到全国各村各寨,所到之处,一呼百应。简直把除过四旧之后,流落民间所剩不多的珍宝,翻了个底朝天。
鉴宝节目受欢迎,并不是空穴来风。满屏幕的奇珍异宝就已经够吸睛了,而估价的轮盘一转动起来,那个打鸡血程度,比澳门赌场传来的暴富故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
现在各大电视台的鉴宝栏目虽然都已偃旗息鼓,但是留下的一地鸡毛仍然影响到现在,很多人回到老家翻出老妈腌菜的坛子、儿子的澡盆、猫咪的饭碗,多方求助鉴定。
更有从早到晚泡在古玩市场捡漏的达人,做着5000买进50万卖出的美梦
古玩,假假真真,也许正是如此才更有乐趣,要都是真货,岂不是只需要比谁财大气粗,而不需要比鉴定眼力了?
每每听到一个捡漏故事,我们都会为故事的主角犀利的眼力佩服不已。搞收藏怕也是人们需要练习的。
古玩地摊摊主阅人无数,每天就是从顾客的眼神语言里判断对方懂不懂行来定价扒拉钱,新手往往被坑被宰。
简单地总结新手和老手的各自五大特点。
满口黑话。
很多初学者热衷于学行话、黑话,那样一下就露馅了。当你不能正确认识一件器物的时候,说再多的黑话又如何?
当你拿起一件东西的时候,有经验的卖家基本就知道你是什么水平了——拿着假货讨价还价的水平能好吗?
不懂价格。
前几年,在我稍微能鉴别一些瓷器之后,一度很兴奋,买了不少青花瓷盘,结果呢?所有东西都是清末的老货,但全都是我花了市价数倍的价钱买到。
一个古玩店老板调侃我说:“这放我店里也卖不出这价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