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1] 。
书籍 [1] ,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广义的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不过有些人认为图书一词是“河图”与“洛书”的简称。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我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世界、买对未来、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见教育的重要性,校园是培育莘莘学子的摇篮,在学校中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实现了从小孩到成人的蜕变,校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可以身心愉悦,这一点上校园石雕功不可没,校园石雕中有人物雕塑景观雕塑等等数不胜数,无限的创意尽在其中,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那里的风采。
校园石雕的隐性教育功效体现在多方面,体现为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这其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时代的主导思想又表现得十分。校园文化雕塑,这种物化了的精神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学校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好的素材之一。
校园石雕就是运用抽象和象征还有隐喻的表现手法这样来思想的审美而且重视德育,还能够表现人类的智慧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校园石雕局域历史的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