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出手买卖交易 正规 【资讯——古玩收藏的七大误区】
由于古玩收藏行业的特殊性,情趣与财富的诱惑力随之出现了许多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误入歧途不能自拔的情形。
误区一:唯金钱至上,梦想暴富,一举成功
相当多的人踏上古玩和收藏行业并不知道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只是想撞大运发横财。以为遍地的古玩都可以卖一年搞一张齐白石的虾或徐悲鸿的马或一件明清官窑瓷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碰上,就可变成大富翁。免费出手上拍卖加wei:yongxinjiuhao4695这种投机心理不仅是初入此道人的心态许多老玩家亦乐此不 天寻觅于古玩市场和店铺遇有带款的官窑、名人字画,如获至宝非买下不可,期望一转手就挣一大笔。
一藏友年逾古稀,玩的面很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曾先后购进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盘一件,张大千泼彩山水画一幅。神秘地出示于我。这件青花大盘,香港老板出两万元我都没卖,非送嘉德弄个百八十万元不可大千的这幅画也得值个几十万元。这真使我不仅嫉妒且佩服老人家的眼力和福气。过了一段时间我问老人家情况如何他沮丧地说了一句话:咱没那发财的命,青花盘拿到嘉德一鉴定是高仿品,仿得很精。张大千那幅画我是拿到荣宝斋找人看的,也是仿品水平还可以,够六成。”
与这种想捞一把的玩家相反,真正玩家和收藏家却常常发现宝贝,他们从容寻觅,细细审鉴,不将赚多少钱作为先决条件,而是考虑其历史、文化载量的多少。
误区二:唯书本至上,照猫画虎,按图索骥
搞古玩收藏的人,一般不离开书本,特别是工具书,随时随地都要翻阅查考历代年号,名人堂号室名,印章题款等等,都需要资料的帮助。据说明清两代光瓷器的斋名、人名和吉语款达千种之多,古代钱币更是名目繁多。古代、近现代书画名家分门别类,都是一本厚厚的大典。人们渴求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读书中享受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情趣,从读书中学到了鉴别真赝的理论知识,抑或查到了自己所需资料,乐趣是无尽的。
然而,我们清醒地看到,由于古玩收藏行业近年来巨额利润的扶摇直上在市场经济大气候大环境下,一些地下出版社、印刷所应运而生,他们急功近利粗制滥造。那些高仿之作和许多赝品也居然堂而皇之地上了图录。而那些使人心灵震颤、垂涎三尺的天文数字价位足以使那些纸上谈兵的书痴们利令智昏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痴迷于书本知识的玩家也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他们喜爱民族的传统文化,醉生梦死地搞收藏,见着和书本上或图录上一样的玩物便倾囊收购,期望有一天升值回报,结果却大失所望。搞钱币的玩家都知道,声音、铜质、锈色、文字形状大小 是鉴定要领,缺一即要否定。而图录上只能看其大小和形状,铜质和声音是看不到和听不到的。看书只能是参考,决不能按书上的马样到市场上去购好马。
误区三:唯至上,偏听偏信,不学无术
伴随着古玩收藏行业的兴起,一大批文物鉴定也先后揭竿而起,各种名目的中心小组也挂牌而出。经营古玩的老前辈见多识广自然成为中流砥柱、市场的宠儿。一些非此门的学者也都跃跃欲试。变成了无所不知的,在那里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大有误人子弟之嫌!一些以盈利为己任的昧着良心,假的说成真的,真的变成假的。只要多给钱,什么招数都有。可怜我们的许多古玩收藏者投师无门,只唯是从,所抱之物若说其真,则欣喜若狂;若假,则四目茫然,若不真不假,不知所云,奈何!
其实仔细想想,那些并非神仙,他们只是对文物的某一方面学有所长而已我们不必苛刻他们,即便在鉴定方面偶尔走了眼出了点问题也不必大惊小怪。
古玩收藏的七大误区
误区四:唯捡漏至上,心存侥幸,自以为是
捡漏这个词大概是古玩收藏界创造并的名词。笔者通过长期的市场观察和自己的实战经验觉得漏总是有的。因为古玩收藏本身并没有标准的或法定的价格,卖家赚取多少和买家花费的多少有其多种因素,均属正常的交易叫捡漏或卖漏未尝不可。有些人不去下功夫学习和研究鉴定真伪的本领,更不愿白耗时间和精力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他们总是觉得那的大漏天漏摆地摊的商贩或农村山沟里的“乡下佬们不知“宝”为何物若以购入为我所得岂不美哉!
一玩家玩了二十多年古钱币。几年前的一天他手舞足蹈地说走鸿运了接连在某旧货市场捡了三十多枚大珍品的漏。几年过去了他已贫困潦倒听别人说他折了折在这批钱币的大漏上。
那么多的古玩市场、店铺,成堆成片琳琅满目的东西,难道真的没有大漏天漏可捡吗客观地说有但其几率是微乎其微的,君若不信,非要捡大漏天漏我告诉你秘诀:一是要做到自以为非,忘记什么叫漏,随缘而定。二是苦练鉴定的基本功,学有所成,酝酿成一股彻悟的灵性,便能与那大漏天漏沟通那宝物说不定就在你身边呢!
古玩收藏的七大误区
误区五:唯至上,只图便宜,不知是当
俗话说: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此话很有道理。可大多数人还都贪图便宜古玩收藏行业里的一些人尤为。真正出入大拍卖行一掷千金拍真稀绝品的是一个极少数群体。而游走于地摊和出入店铺或小拍卖行的大部分是工薪花钱容易挣钱难。若闲置资金购买一些到代价位的好东西既赏心悦目又可增值所谓有识之士讲的“长线投资”将会获得更大利益。然而这种情况只占少数。
市场调查显示购买古玩和收藏古玩的人绝大部分是利益的驱动。大致有以下四种些古玩爱好者多年买便宜货、赝品堆积甚多到头来不知所措。有的摆起了地摊有的求朋友代卖,多少任他,赔本也是无可奈何第二,卖家也是买家商贩从A地购货贩于B地价格便宜才能挣到钱第三,即买即卖快速周转见利就走第四另有他图各有所需。报载某贪官落马之后,从其家中查出大量古玩字画真不亚于和珅。而后鉴定部门的结论是:95%都是赝品。
真正的玩家和收藏家不会因小便宜迷住眼睛。花钱买物有所值的东西。便宜是当”这是先辈总结出的金玉良言,不可不知!
误区六:唯多杂至上,以量取胜、杂而不精
由单一向多元、低级向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知识是玩家和藏家的普遍规律但有相当多的人兴趣广泛,见什么爱什么觉得玩单项乏味,杂项有意思况且可以针对不同的买家,辐射的面大,获取利润的机会也多,于是钱币论斤称瓷器整车拉,书画成捆买玉件满地扔。粗劣杂陈,多多益善。日久天长堆积的古玩杂项非但生不出多少利润来,可能本钱都回不来。处理舍不得放那又是一块病难道给儿孙留下一堆破烂?
实践证明:成功的玩家很少有搞四面出击的。他们只是选择一两个艺术品门类投资,掌握鉴定知识和市场行情,失败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且古玩的含金量和增值率显然要胜过多而杂的一般藏品。所以我们把握:量中求质求精不求多的原则。
误区七:唯奇异至上,弄巧成拙,误入歧途
今日作伪造假者远非昔日可比。不但继承传统,而且使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并且出现分工的流水线。有人说达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此话言之有据。
许多人认为不会有那么多假的东西。更不相信那些的工艺有人能造得出一玩家被这种表面现象迷惑。先后购进永乐年制款的高足杯直径30厘米的特大战国铜镜等。当时买这些东西的时候,觉得样子奇特,市场未见过,就狠心买了下来。
其实造假者正是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抓住了买家猎奇的心态,用各种手段生产加工高低不同档次的古玩和收藏品。这就叫投其所好对号入座。应该承认几千年的文明沉淀,古代艺术品一定有迄今尚未与我们谋面的稀世珍品却有幸存的。但它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甚至千载难逢。
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踏进收藏世界希望大家能走出那些迷人的误区,到达你所追求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