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康熙画珐琅
据记载,珐琅彩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创烧成功的。先由景德镇烧制素白瓷器(外为涩胎,只外口有一道较款稍后的白釉,内挂满釉的白瓷),运送到京城,再由宫内早班出珐琅作工匠根据宫廷画家的画稿绘画后烧成。由于是宫内赏玩,烧造极少,几乎没有传世品在宫外流传。
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主要在红、胭脂红、黄、蓝、绿、紫等色地上绘各种花卉,地子非常匀净。口部白釉略微凸起,有铜胎画珐琅的效果。由于材料较厚,又借鉴了西洋油画的技法,绘出的纹饰立体感
画珐琅又叫做铜胎画珐琅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欧洲传入中国的。画珐琅大多是用紫铜做铜胎,然后表面用白釉铺底色,然后用彩釉描绘珐琅图案,再经过焙烧、镀金而成,既体轻、明亮,又绚丽多彩。一般说到画珐琅一定要了解清朝康熙年间的画珐琅。
康熙年间制作画珐琅是由的宫廷珐琅作来制作的,具资料记载,画珐琅晚也是在康熙三十年已经烧制成功了,和有明确记载的在康熙十五年烧制成功的珐琅彩(瓷胎画珐琅)相距不远。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邵先生,《18伍》 《9伍六9》 《九四伍3》画珐琅技术进入成熟阶段是在康熙五十七年左右,当时武英殿珐琅作归属养心殿造办处时期。
早期的画珐琅作品因为生产画珐琅的技术不是很成熟,胎体与掐丝珐琅一样都是比较厚重重的,器物体积也大都很小,多以实用的碗、盘、壶、瓶、盒等日常用具为主。釉色也少,并且颜色不纯净,釉色灰暗无光,色彩互相浸染渗透,画面模糊。
作品多以灰白色珐琅为地(也兼有黄色地),并用红、黄、蓝、白、绿、赭、紫等几种颜色的珐琅釉作画,颜色品种不甚丰富。表面光泽度差,釉料施用浓厚,砂眼较多,反映出珐琅釉料质地尚不精细。
康熙晚期的画珐琅器,充分显示出了画珐琅器本身所具有的薄、平、光、艳、雅的特点。珐琅釉料质地细腻,涂施均匀,表面光洁平滑,基本无砂眼,色泽艳丽明快,颜色品种也日趋丰富。
作品地色除白色以外,盛行以黄色珐琅为地,生活色彩浓重。胎壁的制造较早期轻薄,器型规整,种类也有所增加,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诸如盏托等。
画面用笔工致,一丝不苟,有如工笔重彩画,更具图案性效果,早期那种飘逸、洒脱的用笔方法已销声匿迹。作为图案花纹装饰用的珐琅釉料,颜色品种曰益丰富,由早期的红、蓝,绿、白、黄、紫、赭等六七种,增加到红、蓝、绿、白、黄、黑、雪青、赭、紫、粉等,达至12种之多。
珐琅釉料质地细腻、洁净,表面打磨平整、光滑,色彩艳丽,图案布局对称、规整,用笔工致,画风写实。图案内容题材以表现富贵吉祥的写生花卉为主,并多采用晕染技法绘制。康熙晚期成熟、规范的画珐琅器,确立了其中国画珐琅器规模化生产,并沿着这种基本的工艺制作方法方向发展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