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发掘王大凡瓷板画的美韵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王大凡的简介:王大凡:男(1888年—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战乱,后移居安徽省黟县,其本人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皇岗村。

王大凡的作品,其用笔用线遒劲,似传统线描法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一类,多是中锋用笔,真诚、扎实、圆润,规矩特别。王大凡的作品,其人物脸部描写细腻,考究明暗改变,有西画中的素描联系和光影改变,晕染手法共同,立体感强。王氏画仕女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征显着,并构成一种惯用。


王大凡乃儒商后裔,祖上经商教书。由于战乱,父亲王家耀生意失利,靠母亲吕玉翠做粑维持生计。王大凡儿时读私塾3年,13岁前曾学徒理发,1901年随父母到景德镇投靠姐姐开的“红店”,与哥哥王大屏在姐姐的“红店”学艺。三年学徒期满,王大凡在姐姐的店里立画瓷。此时,他姐姐用高薪聘请当时的洪宪瓷画家、浅绛彩画家汪晓棠来店绘瓷,为王大凡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汪晓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瓷上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仕女画尤为。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邵先生,《一八伍》 《9伍六玖》 《九四伍叁》汪晓棠早年在杭州以绘纸扇扇面画为生,书法受清代“二王”影响,绘画与费晓楼、沙山春、钱慧安一脉相承。汪晓棠比王大凡只大3岁, 因此容易沟通,俩人由友谊发展到师徒。汪晓棠不仅教王大凡的绘画,而且还教他诗词歌赋。在汪晓棠的引导下,王大凡刻苦钻研且崭露头角。1915年,王大凡与王琦、潘勾宇、汪晓棠、周小松、汪野亭等人的作品由江西瓷业公司、景德镇商会推荐,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王大凡的《富贵寿考》粉彩瓷板画,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是当时惟一的得主。

王大凡是一位高产的瓷板画大师,民间流传四条屏居多,例如 五子登科 渔樵耕读 四大美女 十二金钗 八仙过海 琴棋书画 等等。王大凡是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代表,其传世的近千幅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如果说他早年的作品用画笔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的作品就是传达一种禅意,晚年的作品则表达了一种精神境界。


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艺精于道,业精于勤,文艺双绝,德间众长!在战乱时刻,王大凡老师以其孜孜不倦的追求,寓艺于道,终为中国瓷板画一代宗师,在世界史上又一次写下了中国的浓墨重彩。王大凡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能诗,并擅长国画,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并落地彩计法,开天辟地,被称为,“中国落地粉彩人”。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邵先生,《一八伍》 《9伍六玖》 《九四伍叁》王大凡是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代表,其传世的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如果说他早年的作品用画笔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的作品就是传达一种禅意,晚年的作品则表达了一种精神境界。

人物脸部採用西洋画“色彩透视”技法来表现光线的明暗,人物形象骨骼鲜明,肌肤丰满,富有层次和立体感。如此绘画人物面貌的方法,在当时景德镇瓷坛有“西法头子”之称。如此技法虽然在十八世纪已经传入中国,但当时主要集中在宫廷艺术品之上,例如珍贵的珐琅彩瓷,民间真正流行乃得力于民国初年王大凡等瓷艺家的推广。因为是瓷画不同于纸本,颜色调配和使用技法完全不同,需要艺人自身反复试验和摸索,王大凡使用洋彩(即现称新彩)中的西赤加参10%的德黑(现属艳黑)调成肉色进行彩绘。彩绘时借著色晕由暗至明或由明至暗逐层渲染,以致生出立体效果的肉质感,烧炉后人物头像栩栩如生。因为使用了西洋光影技法,与之匹配的中国技法则是没骨法,五官用简洁线描刻划,但是脸部外轮廓不用线条勾勒,手足部亦是如此,如此二法融合使用,益见人物脸部与真容无异。本品所绘众仙皆是如此,造型生动,结构准确,美髯亮目,肃静传神的程式。

河南胥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发掘王大凡瓷板画的美韵”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瓷器玉器出手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纪念收藏品>古玩收藏品>发掘王大凡瓷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