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 ,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省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就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在千种以上据了解,钱币收藏市场一直比较坚挺,即使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嘉德春拍钱币部分的成交率依然可以达到80%以上。有藏家表示,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真正的收藏家没有任何影响,喜欢收藏钱币的人,不会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钱币是历代的流通货币和有价交换物,是公认的历史文物,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情况,对社会科学、考古学有重要的意义,是无法替代的实物佐证。收藏钱币是一项典雅崇尚的、有广泛意义的高层次文化娱乐活动。
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如果你有大清铜币或者其他较好古玩、艺术品、要出手鉴定请与我联系:香港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海珍和市场部古玩鉴定拍卖经纪人陈经理:
大清铜币六点鉴定:
一、 看铸币工艺
二、 看面值大小
三、 看是否错版
四、 看铸造币材
五、 看品相
六、 看是否错版
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
据了解:新洲区三店街曾寨村一村民在举水河钓鱼时,意外捡拾到了40多枚古铜钱,多是清朝的铜币,其中有一枚民国的半分钱铜币比较少见,有人现场出价159万要收藏。
大清铜币拍卖成交记录: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一分试铸-------220万--------2013-05-17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五厘试铸-------195万----------2014-05-21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五厘试铸-------183万----------2014-11-22
大清铜币背双花二文试铸---------118万----------2006-06-04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十文三十-------148万----------2012-12-15
1910年宣统年造大清铜-----------168万----------2012-11-25
清代江南甲辰大清铜币十文-------200万----------20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