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区四川铜币鉴定价值及评估
重庆光环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艺术品展览及策划服务业务。公司旨在通过鉴赏、展览、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中国艺术品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为海内外收藏家和机构提供一个物畅其流、物尽其用的高层次、的文化交流空间。
公司坚持以诚实、信用为发展之本,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上规范发展,合法经营。本着“创造艺术之美 传承艺术之魂 弘扬艺术之光”的理念,将抓住机遇,努力发挥优势,精密围绕市场,逐步多元化发展,走出一条以艺术为主,兼顾多元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民国7年(1918)成都造币厂曾增铸五文铜币。民国8、9年(1919、1920),曾铸当一百和二百铜币。民国13年(1924).扬森为了更多地掠夺铸币暴利,铸造重量轻、币身薄,体积小的小一百和小二百(也叫新一百和新二百)铜币,这两种铜币的模式与以前铸的“汉”字和“旗版”均有变动。自民国15年1926)起到17年(1928)止的三年时间内,四川造币厂铸造的小二百文铜币多达四亿余枚。由于铸造铜币有利可图.当时省内各防区的军阀们也纷纷效尤,设厂铸造劣质铜币,使四川币制混乱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四川铜币在清末初铸时,质量较好,一般都是用紫铜。每枚铜元的含铜量均在96%--97%左右。民国以后,成、渝两地铸造的铜元。因当事者贪图重利。搀入白铅较多,除老一百、老二百两种为紫铜外,其余均是白黄色的白铅。故铜质不如清末所铸之纯,但要求是成色96%以上。由于四川省内军阀混乱,有些军阀用铜日杂,使成色方面连95%也难以达到。
清末民初,民间日常生恬所需生活日用品,纯以钱文计算。在银元畅行时,铜元作为辅币仍旧普遍流通行使,不论成都或重庆所造铜元,均能在省内外广泛流通。但自铜元面额增大后.不仅原有的制钱被收去改铸铜元图利,小面额的铜元亦有被收购熔化改铸大面额的。如当五十文铜元出现时,市上的当十文和当二十文的铜元就减少。新二百文铜元面市时,原有的老一百和老二百文铜元亦趋匿迹。民国14年(1925),当五十文以下铜元都停铸后,新二百文铜元在川省境内成为交易的起码单位。少数二百文以下的交易,有的用制钱,有的则将当二百文铜元截为两半或四片当作一百文或五十文,作为找补零星数额之用。这种铜元,俗称宰板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