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带你欣赏清代郑板桥《竹》图轴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1/5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其乃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书画界的“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之一。

因此,在清代书画家中,郑板桥的书画作品一向受人重视,也颇得藏家追捧,价值长期以来稳定并不断攀升。譬如,郑板桥的一幅《七贤图》立轴,水墨纸本,在2017年保利春拍中,就以2750万元落槌,其它较大幅作品,也都是动辄二三千万元以上,由此足可见一斑。

余不多言,值此2018年中秋佳节到来之际,特将愚多年前收藏的一幅板桥“竹”作帐中选出,拍照亮相,发于博客鉴赏,以贺秋佳。

鉴赏此画。立轴,水墨纸本,规格为152x41厘米,幅面较大。画面挺拔瘦骨之竹,大小七根(喻意竹林七贤),竹叶繁茂浓淡分明,叶片着笔有力,一气呵成,简而不单,凸显板桥竹之风格特征。

在画幅右侧,可见题词:“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接着又写道“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剶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岂画之云尔哉。”前句为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说,可以检索到,而后句则是进一步阐明其心得,十分难得。

而由以上题词书法来看,则是非常典型性的板桥自创书体,即其自述的:“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而这一书体,以及书写时的特字形大小、笔划粗细相间排列的个性化之书写特征,则是很难仿学的,即其画竹可仿似,然要仿似其字极其规律则难上加难。因此,板桥书画上的题字,就成为了鉴定郑板桥书画真赝的重要依据之一矣。

题词之后,可见题款,“翔老年学长兄政画,板桥郑燮”。接下钤《郑燮之印》、《板桥》印。此外,右上角临字处钤《谷口》、左下角则钤有《潍夷长》印,皆郑板桥自用印,真实可信。

续观其纸张,自然老旧之年代感鲜明,经后来修裱后纸张局部破损痕迹仍在,而印色亦具明显的自然陈旧之质色。表明此作品曾经较长期有过悬挂,辗转浏览矣。

综上所述,上述这些特征,可谓开门见山,已然得以力证其乃板桥真迹,毋容置疑。郑板桥一生作画无数,距他去世至今二百四十三年,去官职以后,扬州卖画为生,故其画散落民间,部分流传后世民间藏之,乃为十分正常,理所当然,这当中,有披露我们已见的,亦有未曾披露过的,愚所藏此画则正是矣。

藏宝斋拍卖南京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带你欣赏清代郑板桥《竹》图轴”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清代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纪念收藏品>古玩收藏品>带你欣赏清代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5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