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万年前,福州寿山一带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喷发的熔岩渗入岩石裂隙,并与四周围岩交融凝结晶化,形成初的寿山石矿。而田黄石的形成,起因则要追溯到寿山溪上方矿脉的矿石剥离母矿滚入溪中的神奇经历。此后,溪水冲刷,棱角磨圆,杂质洗净,遂成初的卵形田黄石胚胎。再往后深埋溪谷,土壤浸渍,水份哺育,石头胚胎逐渐染色;直至后沐浴日月光华,成为自然界中至为的尤物。
这种漫长而特殊的形成过程,注定了田黄石天生的珍贵稀有:田黄石没有矿脉,没有规律,无法勘探,前人形容其“无根而璞,无脉可寻”。所以田黄石的挖掘犹如浪里淘金,三分在人,七分在天,每一颗都是自然的恩赐。
而正是自然的神奇造化,使得田黄原石有着黄色基调的石色,常呈微透明的凝腻石质,厚薄、色泽、层数不尽相同的石皮,还有石中隐含的状如萝卜丝的纹理、表层经常出现的红色筋络(俗称“红筋”),及不滑不冰、温湿略粘的手感。这都是大自然赋予田黄石的天然特质,也是爱石者鉴别田黄的关键所在。
也正因为具备这么多特质,才使得每颗田黄石都个性,质、形、材、色皆不一,所以又有多种品类、命名的方法。通常来说,可按产地、色泽、石皮和质地来分类。
(一)按产地来划分,可分上坂、中坂、下坂田黄石等,每坂都有的田黄出产。
(二)按色泽来分类,黄田(俗称田黄)、白田、红田、黑田、绿田和灰色田石等。
这其中,又以黄田居多,按色泽的深浅程度不同可下分为橘皮红(黄到泛红)、黄金黄、橘皮黄、枇杷黄、蜜黄、鸡油黄、桂花黄、熟栗黄、肥皂黄、桐油黄田黄石等。
(三)按石皮来划分,可分为黄皮、银裹金、金裹银、乌鸦皮、蛤蟆皮田黄石等。
(四)按质地的不同,田黄石还可分为一般田黄石、田黄冻石与硬性田黄石。
总之,识田黄还需细细考量其质、材、色,兼具细、结、润、腻、温、凝“六德”的田黄,才是上品。而一些类似田黄如掘性高山、掘性都成坑石、掘性坑头石、旧洞善伯等品种,和市面上一些利用各种化学方法造假的田黄,都需要收藏爱好者细心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