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学习是藏瓷人的幼年期,别指望跳过幼年期直接进入成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成长的渐变过程,都经历一个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成年期……
成年期之前的漫长过程,都可称为幼年期,幼年期其实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万丈高楼从平地起。
同时,打基础的工作往往是艰苦的、也是长期的,更是寂寞的、孤的,在这个阶段,你不能收获成功,一路上也无人喝彩,但量变才能导致质变,基础性工作有一个量的积累,如果急于求成、走路未学好就学跑,也无法促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以,任何人做任何事,休想跳过幼年期直接步入成年。
由此可见,如果藏瓷人不注重打基础,或者基础打得不牢,就会先天营养不足,从而导致先天发育不良,倘若如此,其今后的收藏道路便可想而知。
那么,对藏瓷人来说,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瓷的基础课很多,但重要的是通过瓷片上手、观察、学习。
很多藏友都讲到,自己是从瓷片堆里爬出来的,但尽管读了很多的书,但始终搞不清楚到底讲了什么,因为总说一些什么“器型笨拙、青花飘浮、画工绵软、火气十足”之类的感性词语,每个人对这些感性词语的理解不同,对标准的认识也不同,读来读去,仍然一头雾水,不知什么是新、什么是老。但是通过陶瓷的基础课,我们从瓷片,从老师的描述语境学习瓷片的工艺痕迹。
总的来看,至少可以看两个方面:
一是看时代特征。即通过瓷片解读古瓷当时的制作工艺以及胎、釉、型、画工、原料等方面的特征,比如元青花,你通过反复研究标本,就会不断掌握它的胎、釉、青花发色、画工以及铁锈斑、串珠、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特征,这些都可概之为时代特征,就是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别的制作工艺、特有的原料材料、特殊的审美取向在瓷器身上凝聚的与其它时代完全不同的特征。
二是看岁月留痕。任何物质的东西,经历岁月之后,都会被打上岁月的痕迹,古瓷也一样,无论是传世的,还是出土的,无论它保存环境是多么好,经历岁月之后,总会找到它特有的历史年轮。
是胎,由于经年累月的土壤作用,出土古瓷的胎都略显朽干之感。
其次是釉面,出土古瓷的釉面,由于受沁程度不同,表现出的感觉也不一样,但大多釉面都呈绸缎感,即手抚之,感觉很润滑,但润滑之中略有涩手感,釉的表面好象附了一层极薄极薄的薄膜一般;特别是釉面的镜面反应比新瓷大大减弱,反射光(灯、窗等)的边沿往内聚收,呈模糊状,显得更加聚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宝光四射,而新瓷的反射光边沿大多线条清晰,镜面效果明显。
再次是微观,这就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了,微观对于古瓷特别是高古瓷的鉴定非常有效,古瓷在土壤和岁月的双重作用之下,气泡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老化和衰老情况,微观研究称之为“老人斑”,但是,仿古作旧的赝品也有伪“老人斑”现象,这是人为作旧对瓷器表面腐蚀破坏造成的。
所以在研究微观一定要先从真品的微观研究起,特别是来源可靠的古瓷片的微观,一定要反复研究,真正掌握真品微观的各种特征之后再推而广之,另外,微观鉴定的人,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眼学鉴定功夫,如果对真品的微观缺乏扎实研究,加之眼学功夫不到家,极容易在微观鉴定进入误区。
学习和研究瓷片,目的是为了掌握古瓷鉴定的要领,是为了能够准确地鉴别、收藏和保护古瓷整器和。所以,学习和研究瓷片,只是方法,不是目的,只是过程,不是结果。其实,是片片帮和还是国宝帮,看的就是对瓷片的态度,如果不重视瓷片学习,藏赝品的风险更大,极有可能藏一屋子假而浑然不知;反之,如果始终不能从瓷片这所启蒙学校毕业,必然与无缘,收藏一辈子,东西虽然都开门,但烂果一筐不如仙桃一个。
征集范围;
书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
玉器:和田玉、岫岩玉、碧玉、墨玉等
瓷器:高古瓷、明清瓷、青花、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等
宝类:鸡宝鸭宝狗宝猪宝驴宝等
杂项清玩:木、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等。
大清银币价格在市场价格多少
帖子中不能涵盖所有信息,所以有藏品想估价、出手的可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4458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