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藏界就是一个发明传奇的本地。一个从你眼前溜过的不起眼物件,或许回身就会变成各大拍行的宠儿,变成身价千万、乃至上亿的天价藏品。能不能发现藏品的价值,那检测的可就是保藏者的眼力了。
今日我们要说的这只碗也有着类似的创奇履历。
明成化窑青花秋葵纹宫碗
单听名字——“明 成化窑 青花秋葵纹宫碗”,这就现已满意影响到现在玩保藏的一众藏家了。现在它的身价也是非比寻常。
2013年10月香港苏富拍卖会,这件青花秋葵纹小碗,究竟以1.41亿港币成交,变成此届拍卖会上耀眼的明珠。
成化官窑瓷器可以说是明代瓷器中传世稀疏的珍品,向来皆被中外保藏家们奉为至宝。成化斗彩鸡缸杯虽然十分,但论及工艺技术与艺术成果,成化青花宫碗则不相手足,乃至更为超卓。
但值得一说的是,也是这么一个无缺的成化青花碗,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北京琉璃厂,它仅值30元,并且还无人问津!
这事在陈重远《古玩谈旧闻》中有详尽的记叙——
琉璃厂有一家古玩铺叫“赏奇斋”,这家店肆是醇王府出钱办的生意,好东西多,成化的青花碗在他们店里不算什么好的玩意儿,有一摞成化的碗在货架上放了二三十年,也没人挪一挪。这一摞有四对碗,八个,其间三个坏了,掌柜的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分坏的、怎样坏的。
1931年夏,有一天,雅文斋古玩铺副经理陈中孚到“赏奇斋”串门,见这摞成化青花碗放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卖出去,就问老板杨润斋:“你这摞碗,我给你代卖一对,作价多少钱?”杨润斋告诉他:“一对儿你给我60块现洋,你卖多卖少我不论,赚多赚少都是你的。”
所以,陈中孚就从货架上把这摞碗拿了下来。挑了一瞬间,毕竟选了一对好的拿回了雅文斋。
其时就有行内助说,“成化青花,雍正仿的许多。”陈中孚说:“这对碗,就是成化的,你好好看看,假定真是雍正仿的,我就吃了它!”
买家捧着碗左看右看,后来说:“你不要吃它,多少钱,卖给我吧。”
陈中孚开价160块大洋,后来通过一番讨价还价,作价100元。
陈中孚心里挺高兴,一对碗,双眼一眨,就赚了40块大洋,这钱,在其时可以置一亩多地了。
第二天,陈中孚又来到了“赏奇斋”,把剩余的这摞碗连好带坏一同买走。
前史沧桑,多年后雅文斋存下的成化青花碗,有三只被海外藏家下手,还有三只无从考证、不知所终……
年月荏苒,时至1990年3月,佳士得在香港拍卖了一只成化青花碗,以1045万港元的报价成交。
据两位见过“赏奇斋”那摞碗的两位古玩行白叟说,佳士得拍卖的碗,和当年“赏奇斋”的那摞碗是一样的。
所谓“一样”,是指:同是成化的“宫碗”,即景德镇御窑专为烧造的瓷器,款识为“大明成化年制”。
诙谐的是,这么的碗——
陈中孚从“赏奇斋”买进时是一对60块现大洋,买出100块,赚了40块,乐得偷着笑;
1990年春拍,佳士得香港的成交价是一只1045万港元;
2009年秋拍,香港苏富比的成交价是一只3650万港元;
2013年,香港苏富比的成交价到达1.41亿港元!
而现在,有藏家猜想,这只宫碗的价值应当靠近2亿!
虽然今非昔比,钱银的价值意义不尽一样,但报价相差之大,仍是令人扼腕慨叹……
这些年,有我国元素的拍品,尤其是艺术品,屡次创下拍卖新高,可以说不断的影响着国人神经。这也再次印证一句话——“盛世保藏”。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