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双扉单机集成洗涤系统以单机技术优化为基础,结合物料输送、能效管理、信息管理等模块而形成的自动化洗涤系统。将洗涤设备进行客户化组合,涵盖了医疗洗涤工厂从物料分类储存、自动洗涤烘干、数据追踪记录、能效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为客户争取大的率。单机集成系统可根据客户自身条件灵活进行组合,满足各种条件下的洗涤需求。
单机集成系统优势
1、设备自动控制与智能管理:整个系统在装料完成后,可实现全自动控制,有效节省人工。
2、洗净度高:能够满足医洗不同客户的洗涤需求。
3、适应性强:可根据客户需求或安装条件,提供多种组合解决方案。
4、配置灵活:能够依据客户需求灵活配置设备数量,并按实际场地情况进行布置,完成自动化洗涤,后续可以方便对设备数量进行扩展。
为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可重复使用手术软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干燥、折叠、打包、灭菌、储存及发放和无菌物品供应的新型医疗机构。起初从2007年MSSC模式引入国内,2009年国内陆续有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不少于40家,但软器械MSSC少之甚少。
软器械有别于传统手术使用的棉质手术衣、手术盖单等,它应符合YY/T 0506相关标准,且被国家食药监局归为二类医疗器械,并于2018年8月1日已经执行。理论上软器械制造商取得软器械产品注册证,医院也应按标准采购合规的软器械,但由于市场及厂家取证原因,目前软器械还处于测试和验证阶段,故距医院终端采购使用还有一定时间,因而棉质手术衣及盖单等在此之前还会作为缓冲方案继续存在。
受关注的医疗软器械的处理,若延用传统将其与医用织物共同清洗和消毒,定会导致清洗过程中纤维絮污染,背离了感染控制的安全及质量要求,故即使MSSC和CSSD有意覆盖棉布类及软器械的处理,也绝不可将布草类洗涤与软器械洗涤进行合并或流水线整合,两者标准、程序及管理等天差地别。
因标准的确立,由洗涤公司进行处理已被归为MSSC执业范畴的软器械属不合规经营,洗消与灭菌环节分开已不适用。医疗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遵循《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全流程流水线设置,不允许由洗涤公司进行清洗消毒,MSSC进行后阶段灭菌。原则为软器械流水线中洗消环节和灭菌环节应归为一个工商主体,不可分割,否则影响取证。且根据规范要求开展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根据国家法规适时出具监测和检测结果,且实现全程可追溯以质量。
针对未取证已停业的不合格MSSC,接下来的路只有两条。一是整改取证,同时协助已合作客户转出;二是重新按照新标建设,无论是整改还是新建,要符合或超出各项标准规范,顺利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项目选址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不应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远离污染源,并与学校、托幼机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保持适当的间距。
2、建筑布局
MSSC主要分为工作区、辅助工作区和管理区,其整体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则,符合要求,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分流、不交叉、不逆流。同时依据《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对面积有着强制要求,部分地区也已列入一票否决项。
其中软硬一体化MSSC项目中灭菌区面积可共享,且配送物流区域面积不可少于300M²,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85%,辅助区域应占总面积的10-15%。
3、组织架构
主要由架构图、人员配置、岗位及职责组成,部分设置按照标准设立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也需按照新标进行必要的、有经验的进行配置。
4、设施
设施的配备直接影响着日常MSSC能否稳定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必要因素,应根据潜在市场规模和业务量,合理配置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应急供水储备、蒸汽发生器备用设备、压缩空气备用设备等,重要医疗设备和网络应有不间断电源,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正常运营。
5、设备
由于医疗消毒供应中心软硬器械流水线的部分功能区域可以共享,故存在设备共享。
6、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至少包括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记录追溯和文档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品管理与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环境卫生质量控制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清洗消毒灭菌监测等制度,并制定与消毒供应相适应的标准操作程序。工作人员参加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流程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并有记录。
7、质量管理
MSSC开展的医疗质量管理范围较广,涉及职能较多,包括但不限于人员配置、人员培训与考核、职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消毒服务协议、过程控制、应急预案、信息追溯系统、职能部门检查、设备设施检测校验、沟通报告机制等,多面共同管理,终为高质、的稳定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8、安全控制
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不仅是质量和服务的安全,更是涉及公司所有员工,也涉及使用医疗器械的就诊患者,故安全控制至关重要。安全控制要从以下方面同时加强控制:
感染预防与控制;
服务及物品交接程序控制;
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洁污分流、不交叉、不逆流;
区域内环境参数控制;
医废及污水处理控制;
安全设计及人员防护控制;
危险因素评估及反应,应急事件协同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