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于2016年12月27日,颁布了我国首部有关医疗机构环境感染控制的标准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规范》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等要求。
环境表面是指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指建筑装修表面,指墙面、地面、玻璃窗、门、窗台、卫生间台面等方面,是不可移动的表面;医疗器械设备表面指仪器设备表面,是可移动的表面。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也被称为“无生命”的环境表面。
《规范》推荐采用物理方法来处理复用的清洁工具,即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保存,从提高清洁工具复用的有效性。复用处理全过程自动化控制,质量。物理消毒的重要参数—A0值达到600,是卫生用品复用低标准,可以通过80℃持续10 min、90℃持续1 min或93℃持续30 s来实现。
1、国家卫计委于2016.12.27发布的 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于2017.6.1实施。
本规范对医院洗衣房有明确规定,要斩断交叉污染渠道,疾控中心全程参与。中国即将对医疗洗涤进行规范化整改。
2、新标准要求,人、洁、污(三个方面)均需要通道,工作流程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3、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完全隔离,要有墙(物理隔离),并且空气不能对流。只有使用卫生隔离式洗脱机才能满足,单门洗衣机被淘汰出局。
4、更衣室升级:要求更衣室内安装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洗手不动手开关阀门。更进一步应两次更衣:一更换鞋(缓冲)、二更更衣,降低污染风险。
5、:新生儿、婴儿要用专机洗涤,“感染性织物”要用专机洗涤,不得混用。
6、洗涤的装载程度:装载量不超过大容量的90%,即100kg洗衣机的洗涤量不超过90kg。
7、运输要求更严:运输工具,不应交叉使用。
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院内洗衣房、医联体洗涤保障服务中心、第三方中央洗消工厂都适用。主要要求内容包括:
二区三通道: 脏污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脏污进入通道(含传染品进入通道),清洁品发货通道,人员进出通道。
分类与分区处理: 床品,工服,手术服(棉质)等常规医用织物采用洗衣龙或隔离式洗脱机处理;婴幼儿,产科等零星纺织品,单的隔离洗脱机处理;传染品、地拖抹布类,立封闭区域用隔离洗脱机处理;洁区同样做相对隔离分类、分区整理。
流程和路径: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合理设计,注重效率流程,感控流程,管理流程建设。
对于具有三防一阻一透(防水、防体液、防污、阻菌、透气)的、具有双向防护(保护医生护士、保护患者)的功能性手术织物(也即“软器械”),相关产品已列入国家医疗器械目录。
建立卫生隔离式洗衣房,是使用卫生隔离式洗脱机的基础。卫生隔离洗衣房应严格划分为洁净区和脏污区。在设计要求上,需要将洁净区、人员净化、物料净化和其他辅助用房进行分区布置。同时应考虑生产操作、工艺设备安装和维修、气流组织形式、管线布置以及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等各种技术设施的综合协调结果。
卫生隔离式洗脱机整机镶嵌在洁净区和脏污区的分隔墙内,具有前后两个对称的装载门,洗涤物从脏污区一侧的门装入,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洁净区一侧的门取出。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洗涤织物装载和出料引起的病菌、灰尘、污染空气等二次污染。
消毒中心供应室的整体布局严格按照《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新行业标准》的规定考虑,呈单向通过方式,按由“污”到“洁”再到“净”的作业流程进行布置,即物品回收→分类浸泡初洗→精细、机洗、干燥→检查配备打包→高压蒸汽灭菌→检测→无菌物品存放→物品配备装车→统一发放,整个流程中两个相邻的工序设在相邻的房间内。根据洁净要求不同分为去污区、清洁区、无菌区及生活工作区,到各区经过缓冲间,设置强制性通道,将人流、物流分开,不交叉、不逆行。
去污区
去污区设计为微负压区,清洗消毒间主要负责物品的接收、分类、浸泡、洗涤,配置一排不锈钢浸泡槽和清洗槽。在去污区与清洁区之间利用两台双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1扇双门互锁式传递窗隔成两个明确区域,污染物品经通道进入,分类、浸泡、洗涤后,经清洗机洗涤、消毒、干燥后再传到清洁区。工作人员只有通过缓冲区更衣、换鞋后才能到清洁区,有效防止工作人员跨区走动产生交叉感染的可能。
清洁区
清洁区设计为微正压区,区内洁净度要求相对较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人流、物流动向,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选择易于清洁,不易积尘的材料。清洁区内又划分布类打包间和器械打包间;为利于工作,将包装区与灭菌区融为成一个整体,灭菌区安装了排风装置,随时通风降温和排出室内蒸汽;清洁区与无菌区采用双扉脉动真空灭菌器作为隔离屏障严密分隔,同时,清洁区内还设有环氧乙烷灭菌区,经过低温灭菌的物品通过传递窗进入无菌区。
无菌区
无菌区承担着无菌物品的储存任务,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高,为防止其他区域对无菌区的污染,空气压力设计为正压,避免其他区域空气的进入,区内没有水源、气源,长期保持干燥与清洁。无菌区设计在整个工作区的一端,使之可成为相对封闭区域,控制了无关人员的进出,在灭菌物品存放区与生活区之间设有双门互锁式传递柜,有效防止产生交叉感染的可能。
生活区
生活区包括办公室、一次性库房、休息室、更衣室、卫生间等。一般性区域与工作区相对隔离,工作人员由一般性区域进入工作区再经过缓冲间洗手、更衣、换鞋方可进入。
为加强医院肺炎防控,进一步提升地巾、布巾的洗涤、消毒质量,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医院配置双扉隔离式医用地巾抹布清洗消毒机,热力消毒烘干机,对医院地巾、布巾实行集中消毒、集中配送。
医院后勤筹建地巾、布巾洗消站。洗消站设两个立操作区间,分别为“污染区”和“清洁区”。污染区配备浸泡池、地巾洗涤机、布巾洗涤机、污物运送车;清洁区配备烘干机、收纳盒、货架、清洁运送车等。工作流程由污到洁,工作人员、脏污布巾、地巾和清洁布巾、地巾不交叉、不逆行。洗消站实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针对性开展人员培训,建立明确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对洗涤质量严格把关,洗消后达到外观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微生物指标检测合格的要求。
医院地巾抹布集中洗消、集中配送新模式,不仅为医院节省了水资源,减轻清洁人员工作量,延长了地巾、布巾的使用寿命,也为医院规范化建设提供后勤服务的坚实保障。